柏林镇2018年宜林荒山及无立木林地造林项目作业设计

柏林镇2018年宜林荒山及无立木林地造林项目作业设计


江津区柏林镇2018年宜林荒山及无

立木林地造林项目作业设计

一、前言

为提高全社会植树造林积极性,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重庆市江津区林业局《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2018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江津府办〔2018〕38号)精神,柏林镇人民政府特制定了项目造林作业设计工作。

柏林镇人民政府根据《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 50/T206-2005)等规定和要求,深入实地开展了造林作业设计工作,并及时编制了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柏林地处江津南部边陲,位于北纬28°37-28°52,东经106°32-106°20之间,毗邻贵州省习水县、重庆市綦江县,距江津城区83公里,距重庆市中区140公里。全镇地势呈南高北低,海拨高度多在800—1709米之间,最高海拨高1709米,最低处海拨245米,相对高差在1450米左右。

全镇大部份地区属深丘和浅丘,土壤质地较差,多为黄壤土和紫色土。该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3.7℃,署期平均气温23.3℃。年降雨量1522.3毫米。年均日照1200小时,最少1000小时左右,年均辐射能量62—86.5千卡/CM。由于受大气环球与非地带性地域差异规律的影响,春夏光、热、水资源约占全年70-80%,形成冬干、春旱、夏伏旱、秋绵雨的特点,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不时发生。

(二)社会经济状况

柏林镇是江津区幅员面积最广的典型的山区农业镇之一,有江津南大门之称。柏林镇幅员面积106.9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5961人,其中农业人口25681人 。

柏林镇主要农业产品为水稻、玉米、金银花等,家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等。

(三)土地利用现状

林业、水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镇山林地面积达10.5万亩,林木蓄积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5.5%,是江津区南部氧吧之一,也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地区。柏林

镇内有很多符合造林项目的造林用地,基本能够满足2018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

三、设计依据及原则

(一)设计依据

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2、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

3、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 50/T206-2005);

4、育苗技术规程(GB 6001-85);

5、《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2018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江津府办〔2018〕38号);

6、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办公室,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的通知》(江津委办发〔2018〕36 号);

(二)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造林时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尽量选择生态乔木树种造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2、适地适树。坚持适地适树,科学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3、农民自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一刀地切。

4、坚持“五到场”。作业设计实行技术人员、乡镇驻村干部、村干部、社干部、涉及的林农到场,现场确定小班的四至界限和造林树种。

四、外业调查说明

(一)小班区划方法

1、以行政村为单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编小班号。

2、与中央基本建设造林地块不重复。

3、造林前地类为宜林荒山荒地等国家规定的造林前地类。

4、造林小班面积不小于1亩。

(二)主要技术指标

1、核实面积误差控制在5%以内。

2、造林小班成活率≥90%。

3、造林小班株树保存率≥90%。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造林规模

完成江津区2018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项目宜林荒山及无

立木林地造林建设任务1000亩。

(二)造林内容

在柏林华盖村选择宜林荒山荒地中实施造林,其中华盖村苦脚湾300亩和樊大财沟700亩。

六、营造林树种、造林模式及技术设计

(一)树种设计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应能力强的优良乡土树种造林。设计栽植美国红枫和水杉。

(二)苗木规格及质量

苗木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无损伤。红枫米径≥2.0cm、苗高>180cm,水杉苗高25-50cm。

(三)初设密度及配置方式

苦脚湾300亩美国红枫,造林密度为55株/亩,樊大财沟700亩水杉,造林密度为25株/亩,种植点采用正三角形配置。因地制宜地设计采用块状、团状或带状混交方式造林,种植点采用3m×4m间距栽植。

(四)整地方式、规格及时间

1、整地方式:采用“品字形”穴状整地方式,沿等高线布穴,禁止全垦整地。整地时,要充分保留原生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要进行拉绳定距,统一组织专业队放线打窝。整地方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先揭盖山,后翻心土,底要平,土要欠细,枝叶、石头等捡干净”。整地结束后要求回填熟土,穴内土碎,窝面平整,无杂草、石块和树根。

2、整地种植时间: 2019年3月30日前栽植完毕。

(五)造林技术

造林方式:采用人工植苗造林的方式。

造林技术:树苗栽植总的要求是“穴大、根舒、深栽、压实”。在雨后或阴天起苗,当天起苗当天栽植,以减少苗木水分流失。苗木当天植不完的要进行假植,不能将苗木随意乱放。造林时应做到苗正根舒、分层复土,先复表土,埋根后填心土,分层压实,使苗根与土壤紧密接触,浇足定根水,栽植深度一般为苗木根径以上2-3cm。

七、种苗组织设计

(一)严格执行重庆市林业局有关种苗管理的规定办理。

(二)江津林业局负责种苗质量检验、种苗技术咨询与技术指导等工作。

(三)种苗全部来源于有江津区林业局苗木检疫证的优良树种。

(四)对种苗严格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提供的种苗必须具备“一签两证”(即必须具备《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和产地标签);苗木规格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6000—1999)。苗木出圃时由林业部门派员现场监督、检疫和管理,严禁劣质苗、带病苗出圃或用于造林。

(五)供苗方式,按照合同规定办理。

八、后期管护设计

一是补苗。及时检查项目造林苗木成活率,对确已死亡的苗木,在造林季节进行及时补植,保证整体成效,二是养护一年,要求除草、松土、沿树行扩坎。三是施肥。一般施肥在树苗存活后,在离树根50cm~80cm处挖小坑或带状施肥,最好用尿素,一定要将肥料盖好。第一次施肥0.1公斤/株;第二次追肥0.2公斤/株;四是防治病虫害。严格执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针,健全和完善森林病虫害监测体系、落实责任,要坚持“治早、治小”,并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适时开展防治工作。在造林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苗木检疫,一旦发现病源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九、作业依据和资金来源

(一)作业依据

根据重庆市江津区林业局《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2018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江津府办〔2018〕38号)文件精神。

(三)资金来源

1.根据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办公室,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的通知》(江津委办发〔2018〕36 号)市级奖补。

(四)使用安排

柏林镇2018年宜林荒山及无立木林地项目1000亩,主要用于:

华盖村苦脚湾300亩美国红枫,造林密度为55株/亩

项目名称

单价(元)

面积(亩)

金额(元)

砍 山

200

300

60000

打窝种植

50

300

15000

树 苗

11(元)×55(株)

300

181500

抚育一年

250

300

75000.

合计

331500

华盖村樊大财沟700亩水杉,造林密度为25株/亩

树种

苗高(cm)

单价(元)

种植费(元/亩)

面积(亩)

水杉

25-50

0.5(元)×25(株)

85元

700

合计

68250元

十、保障措施

(一)科学设计,精心组织

从实际出发,按照生态优先、适地适树,认真搞好作业设计。然后,抓住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及时组织施工,保证项目任务高质量的按时完成。

(二)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工程造林的有关要求,按计划落实任务,按规划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和调整建设内容。严格加强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一是实行规范整地、造林。二是严格良好壮苗定植。凡项目建设的种苗,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的规定,否则其造林面积不予验收。

(三)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项目资金必须严格按政策使用和运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强化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

另外,我镇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包括政策宣传、确定造林主体、公告公示、签订合同、监督检查、档案管理等工作,都认真对待,绝不轻视任何一个环节。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林农群众更加清楚地掌握造林补贴政策的内容、管理程序和相关要求,切实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作业设计 造林 林地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