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南郑区2019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公示
汉中市南郑区2019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公示
根据中省市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现将《南郑区2019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予以公示,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监督。
监督举报电话:******* 123117
一、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2016〕22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6〕84号)、《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导引的通知》(陕脱贫办函〔2017〕55号)、《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涉农整合资金扶持对象的通知》(陕脱贫办函〔2018〕66号)、《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汉政办发〔2016〕64号)和《汉中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年度贫困县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关于2019年度贫困县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编报的补充通知》(汉市脱指办函〔2019〕11号)和《汉中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推进贫困县区脱贫摘帽资金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汉财办发〔2019〕3号)要求,按照《汉中市南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南发〔2018〕18号)、《南郑区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南郑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方案》和《南郑区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结合上年度实际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3889.54万元规模,按照今年脱贫目标任务,现制定本年度实施方案。
二、 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
(一)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主要思路。
按照中省市区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坚持脱贫退出“577”标准,以脱贫摘帽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区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为平台,以60个贫困村退出(含5个深度贫困村)、6083户1.58万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有效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产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项目,用足用好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创新资金供给侧改革,发挥资金集聚规模效应,确保年度脱贫攻坚及整区摘帽任务圆满完成。
(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主要措施。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应整尽整、集中财力”和“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统筹安排,增强合力,建立区镇联动、高效推进工作机制,对中省市下达的涉农资金、区本级安排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突出重点,精准扶持。整合资金范围为中省市规定纳入整合范围的58项。
整合项目确定:根据年度整合资金规模,重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当年计划退出村及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倾斜,对已脱贫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按照“在脱贫攻坚期内继续享受扶持政策”的要求,按照按照先全局、后局部,先重点、后一般,先急需、后长远的原则,相关部门提出年度项目安排计划,区脱贫攻坚各专项推进组分管领导审核把关后,提交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批准。
项目组织实施:对确定的年度整合项目,由各相关部门负责,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项目建设主体和直接责任人,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建立责任清单和项目销号制度,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责任到项目。
项目管理程序:对纳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项目,实行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质量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资金报账制、绩效考评制管理,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按照中省市区分级、分项、分账核算,加快资金支付进度,严格资金核算、报账程序,禁止整合资金在主管部门、镇(办)账户滞留、“趴窝”或体外循环。
三、整合项目实施区域和布局
(一)整合项目实施区域。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三大类项目,主要围绕2019年计划退出的60个贫困村,重点倾斜小南海镇、碑坝镇、福成镇等深度贫困地区和5个深度贫困村,同时兼顾与区域内脱贫攻坚密切相关的重点项目。
(二)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按照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项目思路,主要以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稻田综合养殖、扶贫工厂建设为主导,以区域企业全面参与精准脱贫为抓手,辅以贫困户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带动贫困户实施产业增收项目。
(三)基础设施布局。围绕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施通村公路,村组道路,小型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危房改造、电力入户等项目。
(四)其他布局。围绕与脱贫攻坚密切相关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区级贫困人口数据信息建设等项目。
四、建设内容
2019年实施涉农资金整合项目812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463个,基础设施项目347个,其他项目2个。
(一)产业发展建设内容。
1、能力建设项目:雨露计划项目1个;技术培训2个。
2、金融扶贫项目:对贫困户、小微企业扶贫贷款、扶贫互助协会贫困户会员借款进行贴息项目3个。
3、互助资金协会建设项目:贫困村建互助资金协会41个。
4、贫困户产业奖补项目:对贫困户和贫困残疾人新发展产业进行奖补项目59个;服务业创新奖补项目22个。
5、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施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5个)“三变改革”及产业发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13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110个。
6、特色种植项目:新建、改造及后续建设茶叶基地建设项目26个;猕猴桃、柑橘等水果产业扶贫基地项目12个;大球盖菇等食用菌项目18个;烤烟项目11个;长效产业基地后续建设项目12个;山野菜种植项目9个;中药材种植项目10个;花椒培植项目2个;农业综合开发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个;天池子育苗基地建设项目1个;贫困村生态环境治理及林业产业发展3个。
7、特色养殖项目:稻田综合养殖项目38个;大鲵、齐口裂腹鱼养殖项目2个;中蜂养殖项目9个。
8、扶贫工厂项目:建工业园区1个;茶叶、手工艺、食品深加工等扶贫加工厂项目7个;藤编产业园1个。
9、电商扶贫项目:电商扶贫平台销售项目13个;贫困家庭创业主体培育1个。
10、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1个。
11、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产业渠道改造小型水利及灌溉工程建设项目2个;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项目1个;产业道路及配套建设项目16个。
(二)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1、村组道路建设项目40个:修建砂石路10公里,改建道路5.7公里,硬化道路96.035公里。
2、桥涵工程项目8个:新建、修复便民桥12座360.44延米。
3、水利项目:水土保持项目1个;中小河流防洪工程治理项目1个;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1个;安全饮水项目145个。
4、农村危房改造: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119个;环境整治项目16个。
5、农电改造: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16个。
(三)其他建设内容。
1、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实地考查、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招标采购、项目监理及购买第三方服务等;
2、区级贫困人口数据信息项目:贫困人口数据动态管理、软件升级维护。
五、资金投入及概算
全区2019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33890.02万元,其中:按资金级次分:中央资金19287.65万元、省级资金8037.37万元、市级资金645万元、区级资金5920万元;按资金来源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074万元(中央10350万元,省级2388万元,市级416万元,区级592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4816.02万元。整合项目3大类782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433个20523.26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56%;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7个13186.76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38.91%;其他项目2个180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0.53%。
六、资金统筹整合规模及渠道
(一)产业发展资金整合。
2019年全区产业发展整合资金20523.26万元,具体整合规模及渠道为:中央资金12136.26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235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597.4万元、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253.86万元、产粮大县奖励资金200万元、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850万元;省级资金622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38万元、果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畜牧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1000万元、现代种业发展资金2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资金100万元、职业农民培训资金4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30万元、“一村一品”发展资金15万元、秸秆综合利用资金30万元、林业产业发展资金168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420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1290万元、农村环保资金40万元、农业园区及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产业脱贫引导资金610万元;市级资金416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6万元;区级资金1750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整合。
2019年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13186.76万元,具体整合规模及渠道为:中央资金7036.39万元,其中:水利发展资金191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935.97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712万元、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3126.14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96.99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251.29万元;省级资金1816.37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378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455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389.48万元、农村环保资金30万元、其他资金513.89万元;市级资金229万元,其中: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87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2万元;区级资金4105万元。
(三)其他资金整合。
2019年全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整合资金180万元,具体整合规模及渠道为:中央资金115万元,区级资金65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项目管理费115万元,区级贫困人口信息费65万元。
七、财政资金补助标准
(一)产业发展类补助标准。贫困人口新产业发展奖补资金0.5万元/户(脱贫攻坚期内);金融扶贫贷款期限一般为1-3年。“精准扶贫农户贷款”贷款年利率为1年期以内(含1年)4.35%,1-3年期(含3年)4.75%;“精准扶贫企业贷款”贷款年利率由各承贷银行在银行业务制度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优惠执行。“精准扶贫农户贷款”年贴息率为1年期以内(含1年)4.35%,1-3年期(含3年)4.75%;“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年贴息率不高于5%; 政府设立的风险补偿金不对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对已建的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补足财政投入资金(按50万元/个标准),对本村贫困会员发展产业提供短期借款;产业项目重点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的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支持资金不少于30万元;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基本农田建设,确保贫困户增收稳定长效。
(二)基础设施类补助标准。村组公路10-100万元/公里,中小河流治理402.8万元/公里,农村饮水工程4.42-80万元/处,山洪灾害防治18万元/处,危房改造1.5-3万元/户,排水沟68.49万元/公里。
(三)其他类补助标准。项目管理费按照不高于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的1%列支;贫困人口数据信息平台65万元/处。
八、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整合规模(2019年1月12日至1月25日)。由相关部门组织专人对2019中省市区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涉农资金进行梳理归类汇总,测算确定当年整合资金投入规模,为编制2019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编制实施方案(2019年1月26日至2月15日)。围绕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相关部门对归口入库项目提出年度安排计划,由脱贫各专项推进组分管领导把关,提交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后,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指挥部)审定,并报省级审核备案。同时印发到各部门、各镇(办)、贫困村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全面组织实施(2019年2月16日至11月30)。各部门、各镇(办)、贫困村按照年度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全面做好整合项目的组织实施、竣工验收、资金结算等工作。
第四阶段:开展自查自验(2019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由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成员部门对各部门、各镇(办)、贫困村开展自查自验和绩效考评工作,为省市检查考核奠定基础。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南郑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委分管常委,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综合协调、方案编制、组织实施、项目计划和资金审批、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等工作。
(二)资金管理制度。在全面贯彻执行中、省、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围绕全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制定了《南郑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方案》、《南郑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南郑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南郑县产业扶贫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南郑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细则》,明确了涉农资金范围、整合用途、操作程序、资金监管、会计核算、部门职责、绩效评价等内容,为各级检查、审计、考评提供了依据。
(三)监督检查及审计。区纪检、监察、审计、财监等部门不定期对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开展专项检查、稽查和审计,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查处。邀请区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涉农资金投入、建设进度、取得成效进行实地视察,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各涉农部门主要领导、各镇办书记、镇长(主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既要深度参与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又要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和督导检查,确保按期完成年度整合项目建设任务。
十、绩效目标
(一)总体绩效目标。在贫困村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解决财政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实现项目规划科学合理、项目实施规范高效、资金管理严谨安全的管理机制,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产业发展类项目绩效目标。通过在贫困村实施优质高产粮油、茶叶、蔬菜、中药材、经济林、猕猴桃、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利用工商企业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参与贫困村发展产业,采取参股式、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灵活多样扶贫方式,给贫困户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发展格局,为贫困人口提供多渠道增收项目。
(三)基础设施类项目绩效目标。在贫困村实施通村道路、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基本农田、小型水利、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有效地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交通运输、人畜饮水、安全住房等实际困难,不断改善贫困户、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四)其他类项目绩效目标。通过实施与脱贫攻坚密切相关的项目,确保完成年度脱贫目标。
汉中市南郑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3月5日
********/****************4.xls">3月4日修改完善整合方案.xls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陕西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