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关于拟参与提名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
云南师范大学关于拟参与提名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校拟提名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非涉密项目(人)予以公示,且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现将我校拟参与提名的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19年5月30日起至6月5日止,如有异议,请与云南师范大学科研处联系。
联系人:王兴华
联系电话:****-********
云南师范大学
2019年5月30日
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拟参与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郭华春;何霞红;于德才;朱有勇;王绍林;展康;吴伯志;隋启君;李炎;李灿辉;李作森;王海宁;王琼;陈建斌;孙文;杨永梅;杨子芬;赵宗福;黄庭祥;白磊;陈斌;肖继坪;杨艳丽;李俊;蔡红;张新永;周平;朱荣;杨琦;李才荣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
提名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二、项目简介
云南边疆热区是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直过民族聚居的深度贫困区,受印度洋季风影响雨季旱季分明,长期雨季种稻旱季冬闲,利用冬闲田开发冬季马铃薯产业是扶贫攻坚的迫切需求。该项目经过十余年研究,把云南热区冬季生境特点与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相耦合,选育选用了一批适宜低纬度冬季种植的优良品种,构建了优质高产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发表论文101篇,出版专著1部,审定品种6个,授权专利17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颁布地方标准1部。2008年以来累计推广1131.2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28.8亿元,为云南边疆民族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创新点如下:
一是冬季生境特点与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相耦合,建成我国最大的冬季马铃薯产区。深入研究了云南热区冬季生境特点及冬季马铃薯生物学特性,把降雨少、日照短、光照强、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与冬季马铃薯的品种、播期、栽培、管理及收获等生产性状相耦合,选育选用了一批适宜低纬度短日照的冬作品种,建立了低纬度高海拔繁种体系,建成了云南冬季马铃薯生产模式。2008年以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近两年每年推广200多万亩,占全国冬季马铃薯面积的近40%,成为我国冬季马铃薯生产的最大产区。
二是构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创出了我国冬季马铃薯最高亩产。在探明云南低纬度热区冬季马铃薯种植的生态环境、气象条件、土壤性质等基础上,构建了土壤深耕、适时播种、高垄双行、合理密植、二次培土、膜下滴灌及全程机械化等一系列优质高产关键技术,通过推广应用在临沧、德宏、红河、普洱等地实现了千亩连片亩产3.2吨、百亩连片亩产4.5吨,在建水县甸尾乡铁所村创出了我国冬季马铃薯亩产5.5吨的高产记录。
三是构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在探明冬季降雨少、温度低、紫外线强等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学基础上,建立了病虫害监测技术体系和监控网络,并将生境特点与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相耦合,构建了种薯处理、错期播种、消减叠加、害虫诱杀、控制发病中心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冬季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与夏季相比防治效果超过90%,其他病虫害如早疫病、Y&X病毒病、潜叶蛾、青枯病等防治效果超过70%,减少农药用量60%以上。
云南冬季马铃薯每年2-5月收获上市,填补了我国同期市场空白,鲜薯售价高,技术成果推广迅速,2016-2017年推广446.5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成为了云南边疆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总体达到同领域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三、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序号 | 完成单位名称 | 贡献情况 |
1 | 云南农业大学 | 成果的主要完成,冬马铃薯生境解析,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绿色防控研发 |
2 | 丽江市农科所 | 冬马铃薯滇西北种薯基地建立 |
3 | 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冬马铃薯滇东北种薯基地建立 |
4 | 云南省农科院 | 冬马铃薯品种选育 |
5 | 云南师范大学 | 冬马铃薯品种资源遗传分析 |
四、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技术职称 |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
1 | 郭华春 | 男 | 教授 | 冬马铃薯种质评价与栽培 |
2 | 何霞红 | 女 | 教授 | 绿色防控 |
3 | 于德才 | 男 | 副研究员 | 冬马铃薯高效栽培 |
4 | 朱有勇 | 男 | 院士 | 项目总负责 |
5 | 王绍林 | 男 | 研究员 | 良种繁育 |
6 | 展 康 | 男 | 高级农艺师 | 品种选育与种薯生产 |
7 | 吴伯志 | 男 | 教授 | 冬马铃薯栽培 |
8 | 隋启君 | 男 | 研究员 | 冬马铃薯品种选育 |
9 | 李 炎 | 男 | 教授 | 成果示范 |
10 | 李灿辉 | 男 | 教授 | 资源评价 |
11 | 李作森 | 男 | 高级实验师 | 成果示范 |
12 | 王海宁 | 男 | 教授 | 种薯生产技术研发 |
13 | 王 琼 | 女 | 高级实验师 | 冬马铃薯农机具研发 |
14 | 陈建斌 | 男 | 副教授 | 雾培生产技术研发 |
15 | 孙 文 | 男 | 研究员 | 成果示范 |
16 | 杨永梅 | 女 | 高级农艺师 | 成果示范 |
17 | 杨子芬 | 女 | 高级农艺师 | 成果示范 |
18 | 赵宗福 | 男 | 高级农艺师 | 成果示范 |
19 | 黄庭祥 | 男 | 研究员 | 成果示范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技术职称 |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
20 | 白 磊 | 男 | 讲师 | 品种选育 |
21 | 陈 斌 | 男 | 教授 | 绿色防控 |
22 | 肖继坪 | 女 | 副教授 | 块茎品质研究 |
23 | 杨艳丽 | 女 | 教授 | 冬马铃薯病害研究 |
24 | 李 俊 | 男 | 副教授 | 高产栽培技术 |
25 | 蔡 红 | 女 | 教授 | 绿色防控 |
26 | 张新永 | 男 | 副教授 | 栽培技术研究 |
27 | 周 平 | 男 | 教授 | 冬作气候研究 |
28 | 朱 荣 | 男 | 高级农艺师 | 成果推广 |
29 | 杨 琦 | 男 | 高级农艺师 | 成果推广 |
30 | 李才荣 | 男 | 农艺师 | 成果推广 |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充分发挥云南冬季的气候特点,形成了我国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产区,满足了我国及东南亚春季鲜薯的市场需求,实现了生态、优质、高效的产业目标,提高了农民对冬季马铃薯生态种植积极性,技术成果迅速推广应用,2008年以来,该技术体系应用从3个地州试点到2017年推广到全省16个州市,累计推广应用1131.2万亩,其中2016年和2017年技术成果分别推广214.39万亩和231.84万亩,产生经济效益百亿余元,为广大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云南冬季马铃薯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边疆热区,是少数民族集聚区,也是国家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区,冬季马铃薯产业为这些地区精准扶贫探索了一条科技扶贫新途径,成为了扶贫攻坚的重要产业,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对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产区数十万户贫困户在冬马铃薯生产中受益。尤其是朱有勇院士作为中国工程院在普洱市澜沧贫困县扶贫的代表,开创性的发展了冬季马铃薯进行科技扶贫,通过“农技人员﹢学员﹢农户”的模式,实施“办学在田间、课堂在田间、作业在田间”教学方式,培养新薯农,脱贫效果十分明显,被作为科技扶贫的成功典范被中央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显著影响。
六、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1篇,出版专著1部,省级审定品种6个,授权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颁布地方标准1部。
七、项目曾获科技奖励
在项目实施中,项目组成员杨子芬2015年获得云南省农业厅“冬早作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二等奖;展康同志获得曲靖市农业局“菜用型优质马铃薯宣薯二号推广应用”一等奖;杨永梅同志获2017年临沧市“冬季马铃薯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二等奖。
标签: 大学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云南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