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伊州区烟墩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19-203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
哈密市伊州区烟墩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19-203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
受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我管委会”)的委托,北京国环建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哈密市伊州区烟墩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19-2035)”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部令第4号)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应实行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工作。我管委会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材料如下:
一、规划概况
(一)规划基本情况
规划名称:哈密市伊州区烟墩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19-2035)
规划位置及范围:哈密烟墩产业集聚区位于哈密市中心城区以东86公+里处。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北起规划外环北路,西北部紧邻军用机场用地边界,南距G7高速公路1.7公里,东南区域紧邻运煤专线,西起规划外环西路,紧邻耕地用地边界,东至规划外环东路,规划占地面积8.73平方公里。
规划时限:规划近期:2019—2025年,远期2026年—2035年。
(二)规划目标
产业区重点要强化实施、推进产业升级,产业集聚区以“三年抓基础建设、五年稳发展、十年提质增效”为发展总目标,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1.近期目标(2019-2025年)
该阶段为产业集聚区全面建设时期,主要推进集聚区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建设,各项硬件设施陆续配套完成;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生活设施等基本成型;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开展,取得阶段性进展。
2.中期目标(2026-2030年)
依托现状工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内各产业功能组团逐步形成规模,功能逐渐完善,企业入驻率达到80%以上,具有区域知名品牌的产业形成,产业区各项建设成熟,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3.远期目标(2031-2035年)
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至规划末期,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基本建成,哈密市实施优势资源转化,“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基地和矿产品深加工循环产业基地全面建成。
(三)集聚区发展定位
以黑色及有色金属和非金属冶炼、石材加工、新型建材、玻璃制品等建筑材料加工,仓储物流、配套服务等产业为基础,以就业及产业承接为特色,着力将烟墩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两区”、“两基地”。其中“两区”为:1.市级矿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2.哈密矿产资源绿色开发示范区。“两基地”为1.矿产品深加工循环产业示范基地;2.哈密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打造“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根据集聚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发展形态和用地布局等综合分析,规划集聚区在空间上形成“一心两点、一轴五区”的功能结构,其中:
一心两点
一心:以集聚区南侧入口处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提供行政办公、医疗设施、居住、商业服务、加油加气等公共服务功能。
两点:集聚区内的三处综合服务节点,主要提供商业服务、医疗救助和其他服务设施等服务功能。
一轴五区
一轴:以规划烟墩大道、建设路、迎宾路为线,由西向东南形成的功能联系轴。
五区:集聚区内不同产业构建的功能分区,包括冶炼加工区、建筑材料加工区、煤炭深加工区、现代物流区、配套服务区。
(五)功能分区
规划集聚区主要形成五大功能区:冶炼加工区、建筑材料加工区、煤炭深加工区、现代物流区、配套服务区。加上道路、市政等配套设施,共计872.78公顷。
1.冶炼加工区:位于集聚区西侧区域,占地306.47公顷。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黑色金属加工业和非金属加工项目。
2.建筑材料加工区:位于集聚区西南区域,占地417.21公顷。重点发展石材加工、新型建材和玻璃制品项目。
3.煤炭深加工区:位于集聚区西南区域,占地72.5公顷。重点发展煤焦化项目。
4.现代物流区:位于集聚区西南区域,占地59.08公顷。主要是运输、存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有机结合。
5.配套服务区:位于集聚区东南区域,占地17.52公顷。主要是行政管理、商业设施、医疗设施、居住设施等附属设施的配套区。
(六)产业布局
从全疆工业产业大布局、哈密市产业分工、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和相关政策五大层面因素分析,本集聚区发展的产业主要为有色金属加工、黑色金属加工、非金属加工、石材加工、新型建材、玻璃制品、仓储物流和配套服务产业。
二、规划环评委托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委托单位名称: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委托单位联系人:丁工
单位联系方式:182*****553
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北京国环建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盛南街9号1幢1层113单位联系人:宋宪宗
单位联系方式:181*****656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环评单位接受我管委会的委托,研究相关法律及规划文本,进行初步规划方案分析和现场勘察,识别评价因子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重点、评价范围和环境敏感目标,发布第一次环境影响信息公示。
(二)第二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评单位委托第三方有监测资质单位进行现场环境质量监测,对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规划环评报告进入编写阶段。
(三)第三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环评单位对规划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给出环境环保措施,明确规划实施的环境可行性,我管委会发布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形成报告书送审稿。
主要工作内容:环评单位在对规划范围及周围环境现状质量状况的调查基础上,分析规划与相关规划、政策的符合性,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制定跟踪监测的方法和环境管理制度。
五、环评审查程序
(一)报告书编制完成后,将送审稿报送哈密市生态环境局。
(二)哈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召开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议,根据专家意见形成会议纪要。环评单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报告书。
(三)编制单位将修改完善后的报告书报送哈密市生态环境局,取得哈密市生态环境局规划环评审查意见。
六、公众参与程序和方案以及各阶段工作初步安排
公众参与程序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各阶段工作初步安排如下:
(一)在确定环评单位承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7日内,我管委会以信息公告的形式进行第一次信息公开。
(二)在环评报告编制过程中,收集公众主动提出的意见。公众对该规划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在了解公告内容后,将意见以写信、发邮件、打电话等形式及时反映给我管委会或环评单位。
(三)报告书初步环评结论形成后,我管委会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以信息公告的形式进行第二次信息公开。
(四)我管委会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公众意见调查、公众意见汇总分析,并进行信息反馈。本规划拟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规划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的公众、可能受到直接影响的单位代表及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环保专家等进行调查。
(五)哈密市生态环境局在规划环评受理、做出审查决定前对规划环评有关信息进行公示。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本次公众参与本着知情、真实、平等、广泛、主动的原则,采用公开发布规划信息收集公众意见及建议。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书信等方式向我管委会和环评单位提出您对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有关的环保意见及建议。本次公示公众信息反馈的时间由公示发布起的10个工作日。
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9年8月21日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