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招标公告
天等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招标公告
广西柳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基本完成天等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9-2035)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 部令 第4号)的有关规定,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结论等进行第二次公示,以便征求广大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公示内容如下:
一、天等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9-2035)概况
1.规划区位及范围
天等工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为18.58平方公里,其中总建设用地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按“一区三园”(“一区”即天等工业集中区,“三园”为工业集中区的三个分园,分别为:天龙园区、东平园区和进结园区)的空间格局进行规划,其中:
天龙园区:自南向北横跨龙茗镇和天等县城,东至568县道东泥水泥厂,南至龙茗镇桥皮村,西至天等镇百灵村龙旺屯以西,北至沙钢锰业厂区,总规划面积约为10.41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65平方公里)。
东平园区:位于东平镇域范围内,沿东平河位于东平镇区周围,东至东平村与利益村交界处,南至镇区垃圾中转站附近,西至安然村坡平屯,北至镇区污水处理厂,总规划面积约为4.3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39平方公里)。
进结园区:位于进结镇区,东至进结社区那排屯,南至镇区35kv变电站,西至结安村六一屯,北至进结社区福寿屯,总规划面积约为3.8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39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和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调整期限为2019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19年-2025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26-2035年。
规划期内,园区最终人口总量应控制在9万人左右,其中天龙园区的人口总量控制在5.7万人左右,东平园区的人口总量控制在2.2万人左右,进结园区的人口总量控制在1.1万人左右。
3、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目标
功能定位:以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发展为主线,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产城融合建设理念为指导,以实现“两提两增”(提速增量、提质增效)为目标,将天等工业集中区打造成为“中国锰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广西新型建材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崇左“辣都”特色农副食品品牌基地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
产业发展目标:
天龙园区: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兼容发展锰矿业、糖业、农产品加工、制衣、制药、林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承接区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引进糖业、农副产品、制药、化工等精深加工项目入驻园区,延伸园区产业链条,提升精深加工能力。配套发展物流商贸、展销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生产服务型产业,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平台、产品展示平台、培训平台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着力提升园区“两化融合”水平,构 建形成具有信息咨询、商务服务、产品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内外企业提供多层次、综合性的信息化服务。
东平园区:按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锰矿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发展基础,东平园区重点发展锰矿产业,发展锰系合金、电解金属锰等,积极发展电解二氧化锰、微碳高硅锰、电炉金属锰、中低碳锰等。主动承接产业链延伸型、关联配套型项目和企业入驻园区,推动锰矿加工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锰矿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配套发展物流商贸业。
进结园区:按照“特色化、品牌化、精品化”的发展思路,利用天等县指天椒、甘蔗、葡萄、苦丁茶、大肉姜、八角、香米、芋头、淮山、红薯、中草药等绿色生态资源,重点发展辣椒酱、苦丁茶等具备天等特色的农副加工产品,另外,依托天等县进结镇龙凤桑蚕产业示范园,发挥桑树最大的利用价值,探索桑蚕资源的综合性利用,延伸桑树种植产业链,形成一条成熟的规模化现代化的生态产业,积极引进加工制作桑果汁、桑果酒等产品。配套发展商贸、物流、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企业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节能设备,加快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壮大“老字号”品牌,培育扶持“新字号”品牌。
4、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一区三园”的模式,着力打造天龙园区、东平园区、进结园区三大功能片区。重点以资源型产业绿色循环发展:锰矿产业、新材料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兼容发展制药、制糖、机械制造、林产品加工、化工等资源型产业,配套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
5、空间结构
规划天等工业集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区三园”结构。其中,“一区”指天等工业集中区本身,“三园”分别为:天龙园区、东平园区和进结园区。
天龙园区:规划天龙园区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两轴、四组团”结构。其中,“一心”:指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两轴”:指天等县城天宝路沿线发展轴,以及连接城南工业区进城大道沿线发展轴线。“四组团”:指园区内城北工业组团、综合服务组团、城南工业组团以及城东工业组团。
东平园区:东平园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两轴、三组团”结构。其中,“一心”:即综合服务中心,综合考虑现状用地布局、与东平镇区关系以及配套设施辐射范围设定中心,形成包括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商业商贸等功能复合的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即县道 X524(东平大道)及那东路沿线发展轴。“三组团”:即综合服务组团、西部工业组团以及东部工业组团。
进结园区:进结园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三心、三轴、三组团”结构。其中,三心:即一个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两个组团服务中心。三轴:为沿洞北大道、洞南大道的两条东西向道路和园区中部洞宁中心大道的南北向道路形成的主要发展轴线。 三组团:即园区西部工业组团、北部居住组团及南部居住组团。
二、区域环境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基本污染物采用天等县生态环境局提供的六项长期监测因子数据,SO2、NO2年平均及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PM2.5、PM10年平均及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CO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补充监测的特征因子TSP、氟化物、铅监测结果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氨、硫化氢、甲醛、TVOC、硫酸雾、氯化氢、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均满足参照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D参考限值;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无质量标准,不做评价。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评价实测的监测断面分别为丽川河、桥皮河、东平河、进结河。
本此评价地表水各监测断面各项监测因子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悬浮物浓度达到《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三级标准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监测了规划区内及周边200m范围的居民点、村庄等敏感点布设环境噪声共16个监测点,本次监测所有的敏感点的声环境监测点监测值均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或4a类标准。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解区域地下水现状,本次地下水调查共布设15个监测点,各监测点除总大肠菌群外,其余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总大肠菌群超标倍数为0.33~1.33倍,超标原因为村民饮用水大部分取自市政自来水,水井水仅作为洗衣物用水,水井水可能受到居民随意堆放的垃圾渗滤液、动物粪便等污染,从而引起总大肠菌群超标。
(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根据园区特点及敏感点分布情况,在规划区内j及周边共设置12个土壤监测点位,根据监测结果,周边农用地监测点的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标准要求;建设用地监测点的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的风险筛选值标准要求。
(6)生态环境现状
评价区属于农业种植区,植被主要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已无原生植被,人工植被主要为耐旱树种和耐旱农作物,主要为甘蔗、木薯、荔枝、龙眼、柑橙等,植被覆盖率约为80%。区域水土流失属于轻度侵蚀。园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少,生物多样性较少,无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
在工业园南部边界外约2km和约5.5km为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岜盆片区渠凤点和大雾山点,属于生态敏感区。保护区以白头叶猴、黑叶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其它保护对象还有:画眉、眼镜蛇等丰富的北热带动物多样性;刺孢苏铁、蚬木、金花茶等珍稀、经济野生植物及其原生地,喀斯特石灰岩生态系统。
规划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无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目标。总体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三、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根据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评价区域内各预测因子的预测值叠加背景值后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不会引起区域环境空气降级。
(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周边河流。近期,正常排放的情况下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对汪庄河、左江江水质影响不大;出现事故排放时,会对汪庄河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在实行雨污分流、分区防渗情况下,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易渗入地下水系统。但污水处理设施泄漏(包括收集管线和处理装置)或发生破裂而渗漏,污水有可能进入地下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因此要保证排污系统工程质量,园区的各类污水预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等及一切排污管道,均须采取防渗混凝土修筑,做防渗处理。固体废物贮临时存场所严格按相关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加强管道检修和管理,避免园区污水渗入地下水。
(4)声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区建成后,企业高噪设备若采取降噪措施和合理布局,厂界噪声可达标排放。规划区主干道两侧道路交通噪声对区域影响较大,不宜布局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办公区、文教区等,因此道路建设时应留绿化带。生活噪声源在不考虑隔声、消声的情况下亦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也应进行防噪减振处理。规划区建成后,只要对各类声源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则产生的噪声影响将局限在较小范围内,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可以满足区域声功能区要求。
(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园区的开发建设会产生一定数量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只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对这些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及时处置和综合利用,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做好防风、防雨、防渗措施,对周围环境的环境影响是不大的。
(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固体废物大部分综合利用,仅在各企业内少量短期存放,企业暂时存放固体废物的地点必须具备防渗及防雨淋措施。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采取上述措施后,区域规划的实施对土壤环境影响不大。
(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园区规划实施后,使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性质发生改变,由于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格局,影响是长期、不可逆的,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物种类也发生明显改变,对评价区域物种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在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
(8)规划的环境风险
本次区域规划环境风险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主要的分析对象是突发性事故风险,风险的类型主要有泄漏、火灾和爆炸三类。通过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减缓措施和防范环境风险的应急预案,可以降低或消除环境风险危害,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污染危害,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
四、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
(1)环境空气保护对策及措施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是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入园企业有组织排放工艺尾气的应采取相应有效的环保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工艺尾气的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的企业厂界监控点处污染物浓度必须达标;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等。
(2)水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
地表水环境的保护对策及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对入园的产业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拒绝高水耗、废水排放量大、废水治理难度大的项目入园,从源头上减少废水污染源的生产;企业需先将污水处理至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再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行污水排放总量控制;对于新建的工业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治理“三废”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
地下水的保护对策及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源头控制措施;分区防治措施;地下水污染监控;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防止工业“三废”对地下水污染要切实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采取闭路循环、把工业“三废”的污染消化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循环经济等。
(3)声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
声环境的保护对策及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布局;道路建设设计应预留绿化带;对高噪声设备实行“三同时”;合理安排建筑物功能和建筑物平面布置,使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在声源和敏感目标间增设吸声、隔声、消声措施;以震动、摩擦、撞击等引发的机械噪声,采用减震、隔声措施;对空气柱振动引发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治理,采用安装消声器的措施;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等。
(4)固体废物管理及措施
工业企业固体废物采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渣应根据国家有关危险废物处置的法律法规进行收集,并送至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
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对策,生活垃圾经工业园内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送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以确保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5)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植被保护措施;合理建设生态绿化;合理配置绿化树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生生态影响保护措施等。
(6)土壤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土壤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应坚持引进高新产业、限制落后传统产业;做好道路两旁绿化工作,建防护绿化带;坚决杜绝污水向周围农田和水体直接排放,实行雨污分流;对临时堆放的垃圾,材料,产品等,应及时处理,防止扬尘、雨水的冲刷和淋洗,防止造成污水漫流现象;环保部门和工业区管委会应协调和组织各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相关环保知识的培训,提高园区内员工的环保意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督管理以及确实保证各种环保措施的及时和顺利运行,坚决限制落后传统产业的进入等。
(7)风险减缓措施
入园企业做好选址、总图布置安全防范措施;园区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包括常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常发突发性风险控制和管理、潜在突发性大风险控制和管理、建立事故缓冲系统和风险事故预警系统;完善区域水质监控及应急截流措施;制定工业园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五、综合评价结论
天等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9-2035)符合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东平镇、进结镇等有关规划,与上下级规划基本协调,其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基本合理,区域水环境、空气环境容量能满足规划发展污染物排放量需要,生态承载力能满足区域发展要求。
规划的实施会给局部区域环境带来一定压力,只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注意控制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严格把守好项目准入关,通过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环境管理,同时落实本评价提出的预防与减缓规划环境影响的各项对策与措施,加强风险防控,确保污染物排放满足区域容量控制要求,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天等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9-2035)是可行的。
六、第二次公示相关事项
(1)《天等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9-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
查阅纸质版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天等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受规划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关注规划实施的单位和个人。
(3)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见附件2.
(4)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建设单位:天等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联系人:农天革;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tdggwh@163.com
(5)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请在公示后10个工作日内,将您的意见以电子邮件、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及时反映给建设单位。公众发表意见请尽量留下您的真实姓名及基本情况(单位或住址,联系方式等),以便根据需要反馈,必要时进行回访。
天等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1月21日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