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推荐华夏医学科技奖项目公示
申报推荐华夏医学科技奖项目公示
我单位完成的下列项目,本人拟申报2020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2020年4月3日至2020年4月13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研部(公示单位科管部门名称)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郭骥青****-*******
附:公示内容(需包括如下方面)
项目名称:核素显像技术自主创新及其在心脏与肿瘤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含排序):1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 深圳市人民医院
完成人(含排序):1王雪梅、2 李晓峰、3 张国建、4 何玉林、5 李剑波、6 白侠、7周伟娜、8 郝林军、9 王相成、10 邬心爱
项目简介(600—1200字,与申报推荐书“项目简介”一致):
本项目围绕核医学显像在心血管疾病及肿瘤诊断、分期、疗效及预后中重大临床需求。采用分子诊断技术,通过分子探针研发创新,显像技术创新,显像理论创新,评价方式创新,扩大核素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升疑难疾病诊断水平。本项目在30余项国家和自治区课题的支持下完成,并取得以下重要创新性成果。
1.分子探针研发创新国内首次自主发明心脏神经显像剂11C-N-CH3-Dopamine,揭示了缺血恢复状态下交感神经的变化规律,为心脏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有力证据,该研究填补了我国心脏受体研究的空白。自主研发了荧光试剂标记靶向CAIX的单克隆抗体肿瘤分子影像探针,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2.显像技术创新打破了显像剂99mTc-MAA传统的应用方式,采用弹丸式注射99mTc‐MAA动态肺灌注显像,通过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反映肺动脉压力定量变化,建立无创性定量测定肺动脉压力的方法,该技术可代替有创性肺动脉导管检查,应用于瓣膜病、肺栓塞、COPD、高原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定量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极大降低该类患者的死亡率。
3.显像理论创新应用多模态分子探针证实肿瘤葡萄糖代谢竞争机制,对诺贝尔奖获得者Warburg提出的“Warburg理论”进行了补充,深入研究了肿瘤微环境乏氧与血管新生的关系,为肿瘤的增殖、转移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研究方法。这一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同时利用18F-FDG联合18F-FLT或11C-CHO等多模态PET/CT显像对肺结节、原发性肝癌及母细胞瘤等的肿瘤微环境进行研究,极大提升了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代表论文发表在本专业最高学术水平的美国核医学杂志,并被评选为2016年度Alavi杰出论文奖。
4.评价方式创新率先应用分子探针进行熊果酸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疗效评估研究,从而建立了核素分子诊断技术在活体水平无创的对中蒙药有效成分抗癌机制及抗癌疗效的评价方式,为民族医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评价体系。
5.扩大核素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率先在国内把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应用于冠心病及受损心肌干细胞移植后心肌修复能力的评价,为心脏干细胞移植提供理论基础和有效检测技术,为再生医学研究提供另一种思路和评估手段。率先在国内建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相融合的PET/CT一站式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将心脏功能与结构影像完美融合,明显提高了冠心病诊断准确性。
公示单位(盖章):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