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陆相沉积体系及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采购项目需求公示
东北石油大学陆相沉积体系及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采购项目需求公示
采购单位 | 东北石油大学 | |
采购预算 | 900000元 | |
联 系 人 | 李冬阳 | |
联系电话 | ||
商务要求 | ||
序号 | 采购项目商务要求 | |
1、 | 提供参与本项目投标供应商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 |
2、 | 质保期:两年 | |
3、 | 供货日期:2020年9月30日前 | |
技术要求 | ||
序号 | 品目 | 采购项目技术参数要求 |
1 | 陆相沉积体系及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 1. 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软件 1.1 支持建设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门户网站,对该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申报内容及相关信息进行展示。校外用户可进行注册,注册后由系统管理员进行审核。 1.2 B/S架构设计,支持网页界面操作方式,软件首页支持学生、教师、教务、系统管理员使用不同的身份登录软件;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提供系统管理功能,包括用户、分组、角色、权限、日志管理。 1.3 提供虚拟实验教务管理功能。教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开课计划、开课审核的查看、增加、删除、修改、发布,同时可查询每学期的开课情况,同时可以设置新课程的适用对象,编辑适用班级、上课的学生数、课时数。 1.4 提供虚拟实验教学管理功能,包括虚拟实验资源信息的维护,虚拟实验安排、实验批改、成绩管理、实验报告管理(包含批改、查看、导出)。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和自身的要求,对系统预加的课程实验进行引用,引用后,教师可对“我的实验库”中实验资源进行查看、修改、删除,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从“我的实验库”中选择相应的实验安排给学生,并且可以设置实验的开始时间和截止时间,设置实验成绩比重,包括实验报告成绩比例和实验成绩比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实验结果及电子版实验报告手动给予分数及评语。 1.5 ★支持的实验类型有虚拟实验、演示实验、三维仿真实验、应用虚拟化实验、链接实验、客户端实验,均可通过网页在线操作,无需将虚拟实验资源安装在终端操作。 1.6 ★提供理论学习功能,教师可对课程的章节知识点进行维护;支持多类型习题,包括单选、判断、多选、排序、填空和问答题;可对习题内容进行编辑,题目内容支持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支持添加题目提示和题目分值;针对单选、多选和判断,其选项支持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并提供增、删、改、排序等操作,也可以设置选项的显示形式(每行几列);题目支持答案(单选、判断、多选和排序题支持手动点击设置,填空题对空格支持批量设置答案和答案解析)和答案解析的设置;支持实时预览题目的修改结果。 1.7 ★提供理论考试功能,平台提供三种组卷方式:策略组卷、人工组卷和导入试卷;提供试卷库管理,支持对试卷相关属性设置进行修改。 1.8 ★支持习题和试卷导入功能,习题可通过word形式批量导入,试卷可通过word形式直接导入生成,并进行实时预览和编辑调整。 1.9 ★学生可自主进行实验课程理论学习,平台提供4种习题自测方式:顺序练习、随机练习、章节练习和题型练习;自测习题来自该门实验课程的典型习题库及开课教师的个人习题库。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该门课程进行理论考试安排,教师可从试卷库中抽取一套试卷或者自行组卷,并设置相应的考试对象、考试时长及开始和截止时间。学生在线完成试卷,平台对客观题(单选、判断、多选、排序和填空)进行自动批改,老师对主观题(问答题)进行手动批改,并给出评分及评语,学生即可查看成绩和试卷结果。 1.10 提供教学资源管理功能,教师可维护“我的资源库”,添加的资源经课程负责教师审核后,加入到教学资源库中。在教师维护实验库时,进行关联。 1.11 ★支持虚拟实验资源和课程知识点及习题进行关联,教师在安排实验时可设定习题的数量及类型,学生可在实验前进行提前练习。 1.12 ★平台为将要接入平台的实验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对接接口,实现实验资源统一管理,支持的实验资源的类型包括B/S、C/S。 1.13 ★提供实验过程智能指导功能,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请求指导,平台可智能按当前操作给出指导意见。 1.14 ★提供实验结果智能批改的功能,学生在提交实验结果后,平台可自动给出实验操作成绩。 1.15 ★提供实验报告管理功能,支持学生在线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可对实验报告进行在线批注和批改。也支持实验报告上传PDF,支持PDF在线预览和批改。 1.16 ★平台为实验资源提供了操作存档回放和断点续做的功能。教师端可以通过回放功能,查看学生的操作过程。 1.17 ★提供实验报告在线生成功能,学生在操作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实验结果元素可同步上传至平台生成实验报告;支持教师先预设实验报告模板,预留实验元素的位置,实验结束后可查看媒体及文本集一体的实验报告;实验元素包括文本、html脚本以及媒体类元素,比如语音、音频、视频。 1.18 ★实验报告支持html、word、pdf三种导出模式,学生可以任意一种形式导出自己的实验报告,教师可选择以任意一种形式批量导出单个实验的所有实验报告。 1.19 提供实验成绩统计结果的查询功能:可以以实验为单位统计班级成绩情况。教师发布成绩后,学生可查看成绩。实验成绩可按单个实验导出,也可选择多个实验导出; 1.20提供数据统计功能,可以查看所有课程成绩、开课成绩,搜索并查询单个学生成绩,查看各开课的教学情况一览,历年实验平均成绩对比图,实验学习时长、次数和请求指导次数统计图,学生在线学习实验的情况分布图。 1.21 提供实验项目展示信息管理功能,管理员可以维护实验项目的展示信息包括:名称、实验操作步数、实验学时、实验可支持的最大并发数、带宽要求、实验缩略图、实验展示图片、实验简介、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等信息进行添加。并可上传实验软件、实验课件资料以及实验常见问题。 1.22提供实验项目共享情况统计图表,包括统计实验浏览量和实验使用量。 1.23 支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评价功能,用户可以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门户网站查看该实验的所有评价信息,也可在登录系统之后提交实验结果,给实验星级评价和实验文字评价,并能点赞其他用户的评价;管理员可以给用户提交的实验结果进行打分并给出评语。 1.24提供实验操作排队提醒功能,管理员可通过后台设置最大并发数,如果超过最大并发数,系统将提示当前排队人数。 1.25 提供网络环境带宽提醒功能。当该实验当前的网络带宽小于该实验所需的最小带宽时,系统会提示用户当前网络带宽不满足实验带宽要求。 1.26提供实验时长统计的功能。用户在使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操作台将实时统计实验的操作时长,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提醒。 1.27★提供与教育部实验空间(ilab-x.com)进行数据对接,可传递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实验开始时间、实验结束时间、实验时长数据。 1.28★提供实验计费、账户管理功能,平台可以对收费实验项目按实验币(虚拟货币)结算,可查询与统计实验币的充值、消费、退费情况。 1.29提供实时答疑功能,使得教师和学生可通过文本实时在线交流; 1.30提供非实时答疑功能,可将常见问题录入到问题库中,方便学生通过关键字查找。 1.31★支持多网站编辑,可实现实验中心与下设实验室门户网站统一管理。 1.32★平台提供第三方资源集成接口标准,第三方根据此接口标准规范开发对应的对接接口,可与平台完成集成,接口包括统一认证、用户信息、上传实验脚本、下载实验脚本、智能批改、实验成绩。 1.33 ★数据库监控: 1)通过对所有请求SQL进行分析统计给出相关数据:SQL语句、执行数、执行时间、最慢、事务中、错误数、更新行数、读取行数、执行中,最大并发,执行时间分布,执行+RS时分布,读取行分布,更新行分布等。 2)可以对执行SQL进行安全防御,可通过系统查看:检查次数,、硬检查次数、非法次数、黑名单命中次数、黑名单长度,白名单命中次数、白名单长度,语法错误次数,表名,Select数,SelectInto数,Insert数,Update数,Delete数,Truncate数,Create数,Alter数,Drop数,Replace数,删除数据行数,更新行分布,更新数据行数,读取行数,读取行分布等。并可通过系统查看具体数据表访问次数,通过对数据分析查出表操作有问题的表对系统进行安全防护加固。 3)通过系统查看系统运行情况包括:最大并发、请求次数、会话数、Jdbc执行数、Jdbc时间、读取行数、更新行数、操作系统访问统计(MacOSX、Windows、Linux、Symbian、FreeBSD、OpenBSD、Android、Windows98/XP/2000/Vista/7/8等)、浏览器访问统计(IE6/7/8/9/10、360浏览器、Firefox、Chrome、Safari、Opera等)、搜索引擎统计(Baidu、Google、SoSo、Sogou等)。 4)通过对访问路径统计,可详细分析系统热点功能及压力集中路径,便于对系统优化升级,包括详细统计有:URI(路径)、请求次数、请求时间、最大并发、Jdbc执行数、Jdbc出错数、Jdbc时间等。 5)系统可以详细跟踪系统每个会话状态,并给出统计信息:SESSIONID、Principal、创建时间、最后访问时间、访问IP地址、请求次数、最大并发等。 1.34 不限客户端数,支持同时在线人数5000人以上。 1.35 ★截图展示证明: (1)为保障信息安全,需在投标响应文件中提供数据库监控功能的截图证明; (2)需在投标响应文件中提供与教育部实验空间(ilab-x.com)进行数据对接的成功案例的截图证明; (3)需在投标响应文件中提供以下关键功能的截图证明: 主要证明实验教学流程管理功能,包括实验前的理论学习、实验的开课管理、我的实验库的维护、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过程的智能指导(系统根据教师的操作动态生成指导规则,教师可删减指导点及修改指导信息,平台可以根据学生实验的当前状态,给出指导信息),实验结果的自动批改(系统自动生成实验结果的评分细则,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修改评分细则及每条得分点的分数,学生提交实验后系统根据学生实验结果批改实验,并给出具体得分细节。)、实验成绩统计等功能。 2. 陆相沉积体系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2.1 整体要求 达到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要求。 2.2系统架构要求 (1)B/S架构设计,支持网页界面操作方式,软件首页支持学生、教师、教务、系统管理员使用不同的身份登录软件;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提供系统管理功能,包括用户、分组、角色、权限、日志管理。 (2)可以与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软件无缝集成;支持教学管理功能,包含虚拟实验资源信息的维护,虚拟实验安排、实验批改、成绩管理、实验报告管理(包含批改、查看、导出)。 2.3实验功能要求 (1)该套系统主要通过三维仿真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对实验场景及仪器设备、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进行模拟。系统操作者在三维仿真模拟的实验场景中,可通过操作键盘、鼠标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操作,模拟真实实验操作,开展针对性的交互使用训练。同时,系统配以图文介绍,进行实验教学培训、授课、考核等实验教学工作,建成一套技术先进与实用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系统; (2)要求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符合主流的软件交互方式,支持鼠标、键盘操作。教学内容快速导航功能。根据需要能以箭头、小地图、流程图、示意图等形式指导使用者开展实验; (3)要求实验简介,要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对实验内容加以介绍,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实验内容;实验帮助,要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对实验操作进行引导式的帮助,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软件操作; (4)要求具备学习模式和考核模式两种实验模式; (5)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的练习,提供实验过程的相关指导,学生能够一步一步根据提示进行操作,操作错误会有提示。通过画面提示,采用交互式三维仿真,实训提示; (6)考核模式:有相应的分数评判。作为实验的考试,不提供指导,学生操作错误,会进行扣分,与开放式实验管理平台结合后,可上传成绩到指定的虚拟实验管理平台。 2.4 实验过程要求 2.4.1 冲积扇沉积实验 (1)基础知识模块 ① 以图文介绍的形式展示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能够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内容和操作; ② 冲积扇定义、分类等信息均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体现; ③ 冲积扇基本特征通过三维模型展示; ④ 亚相分及微相分类中,又分为:典型亚相和微相类型。典型亚相:扇根、扇中、扇缘,微相类型:槽流、片流、辫流、径流、漫流沉积等内容均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体现; ⑤ 搬运及沉积特征模块中包括:两种沉积过程以及四种沉积类型。两种沉积过程中其中一种是起因于暂时性水流形成的牵引流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水携沉积物,另一种起因于泥流、泥石流等陆上重力流作用,形成泥石流沉积物,此过程需要三维动画体现具体过程; ⑥ 四种沉积类型包括: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和泥石流沉积,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体现; ⑦ 冲积扇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河流相进一步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三个亚相,通过三维模型展示; 1)扇根亚相中包含: a.槽流沉积,槽流形成过程:一次洪水事件,形成主槽,由中间向两侧,主槽厚度逐渐减小;垂向序列为混杂砾石—叠瓦状砾石,需要三维动画体现具体过程。 b.片流沉积:形成过程:较为开阔地带形成连片近似均匀散开的砂砾岩、砾岩沉积体,其是不同期次沉积物垂向、侧向多期叠加而成,并以垂向叠加为主。需要三维动画体现具体过程。 c.漫洪带沉积: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溢而出,流速与水深骤减,使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形成席状砂、砾岩堆积体或泥岩堆积体,需要三维动画体现具体过程。 d.筛状沉积:当陆源物质主要为砾石而极少—无其他粒级的物质时,在沉积扇表层可形成舌状砾石层,称为筛状沉积。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其间充填物较少,主要为分选较好的砂级碎屑,无明显的成层界限,常形成块状沉积层,需要三维动画体现具体过程。 2)扇中亚相中包含: a.辫状辫流:形成过程是在漫流细粒沉积背景下,下切形成的水道复合体,由多个高能水道、低能水道和漫流砂体横向复合切叠而成,需要三维动画体现具体过程。 b.漫流带:主要由粗碎屑组成,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常呈块状,可出现交错层理或细的纹层。产状为透镜状或透镜状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需要三维动画体现具体过程。 3)扇缘亚相形成过程:出现于冲积扇的趾部,地形平缓,沉积坡度角低。 4) 扇远端:向沉积区常与冲积平原组合或风成—干盐湖相相接,有时也可直接与滨海(湖)平原共生。甚至有些扇体可以直接进入湖泊或海盆地的安静水体,形成水下扇或扇三角洲。 ⑧冲积扇的沉积模式包括: 1)垂向叠置模式: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体现 2)横向剖面展布模式: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体现 3)三维立体模式:通过三维模型展示 ⑨冲积扇的鉴别标志包括:靠边、贴底、红层、 岩粗、扇体,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体现。具体衡量指标包括:岩性、结构特征、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垂向序列、测井曲线特征、强振幅、低频率、杂乱反射等,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体现。 ⑩冲积扇与油气关系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体现。 (2)虚拟实验模块,包括:沉积环境场景、人物、任务虚拟 ① 沉积环境场景:宏观场景-山麓洪积地貌-冲积扇体 ② 虚拟要素:山谷地貌、槽流、辫流、泥石流、草木、冲积扇形成过程等。以甘肃玉门黑马冲积扇为虚拟对象。 任务虚拟:学生人物模型,模仿游戏中的血条模式,下面的晋级流程作为参考: a.第一步:任务认领,小人进入沉积环境后,就会眼前或脑海中出现该部分要完成的任务,文字和背景声音介绍,也可以环境中有个场所,进到这个场所领任务(同样的介绍); b.第二步(第一项任务,下同):能力修炼--进修炼塔; c.第三步:排雷,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沉积环境虚拟场景中,不同的位置出现插着小旗的地方(微相类型),小人可选择不同颜色的排雷器(微相类型)放置在小旗上面,如果对了就加分,如果错了爆炸减分; d.第四步:休息娱乐,冲积扇的沉积演化等虚拟在这里观看(演示)(观看给分),小人要在观看谈观后感:答2-3道题,对了加分,不答或错了扣分。可以重复观看1次,但要交钱; e.第五步:锻炼身体,在虚拟场景里面挖剖面,设置三个区域(给定的剖面),必须选一个,可以选多个。挖完后出现A-G多个剖面,选一个与挖的符合为对,给钱,错了不给,可以重复不超过2次; f.第六步:功夫鉴定,弄一个石碑,让小人把手放上去,他的钱数就慢慢的涨上去,中间弄几个档次:炼体、凝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飘下来一个成绩单(报告):给出级别,如化神,优秀;体现哪部分答错了。 (3)考核模块 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在前期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给出考核成绩。 2.4.2 曲流河实验 (1)基础知识模块 ① 以图文介绍的形式展示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能够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内容和操作; ② 曲流河定义、分类等信息均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体现; ③ 亚相分及微相分类典型亚:有牛轭湖、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微相类型:河道、溢岸砂、分流间泥岩、决口河道、决口扇等,通过三维模型的方式体现; ④ 搬运及沉积特征: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方式以悬浮和混合负载为主,沉积物以较细的泥、砂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加积,侧向迁移形成二元结构,需要三维动画体现具体过程; ⑤ 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补充下列等相关基础知识:河流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河流相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 a.河床亚相:横剖面呈槽形,上游较窄,下游较宽,流水的冲刷使河床底部显示明显的冲刷界面,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河床亚相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岩体形态具有透镜状,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面。 向上过渡为边滩或心滩砂岩沉积; b.堤岸亚相:总体特征: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进一步可分为天然堤和决口扇两个沉积微相; c.河漫亚相:洪水泛滥期间,水流漫溢天然堤,流速降低,使河流悬浮沉积物大量堆积。由于它是洪水泛滥期间沉积物垂向加积的结果,故又称为泛滥盆地沉积。包括:河漫滩、河漫湖泊和河漫沼泽三种沉积微相。 (2)虚拟实验模块 ① 虚拟模块包括:沉积环境场景、人物、任务虚拟; ② 沉积环境场景:宏观场景-河流地貌-河谷; ③ 虚拟要素:河谷阶地、河谷地貌、废弃河道、活动河道,草木、牛羊等。以呼伦贝尔曲流河为虚拟对象,演化过程通过三维动画展现。 ④ 任务虚拟:学生人物模型,模仿游戏中的血条模式,下面的晋级流程作为参考: a.第一步:任务认领,小人进入沉积环境后,就会眼前或脑海中出现该部分要完成的任务,文字和背景声音介绍,也可以环境中有个场所,进到这个场所领任务(同样的介绍); b.第二步(第一项任务,下同):能力修炼--进修炼塔; c.第三步:排雷,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沉积环境虚拟场景中,不同的位置出现插着小旗的地方(微相类型),小人可选择不同颜色的排雷器(微相类型)放置在小旗上面,如果对了就加分,如果错了爆炸减分; d.第四步:休息娱乐,冲积扇的沉积演化等虚拟在这里观看(演示)(观看给分),小人要在观看谈观后感:答2-3道题,对了加分,不答或错了扣分。可以重复观看1次,但要交钱; e.第五步:锻炼身体,在虚拟场景里面挖剖面,设置三个区域(给定的剖面),必须选一个,可以选多个。挖完后出现A-G多个剖面,选一个与挖的符合为对,给钱,错了不给,可以重复不超过2次; f.第六步:功夫鉴定,弄一个石碑,让小人把手放上去,他的钱数就慢慢的涨上去,中间弄几个档次:炼体、凝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飘下来一个成绩单(报告):给出级别,如化神,优秀;体现哪部分答错了。 (3)考核模块 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在前期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给出考核成绩。 2.4.3 辫状河沉积体系实验 (1)基础知识模块 ① 以图文介绍的形式展示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能够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内容和操作; ② 辫状河定义、分类等信息均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体现; ③ 亚相分类及微相分类分为:典型亚相、微相类型,此部分通过三维模型展示; ④ 搬运及沉积特征:河道坡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粒粗,流量不稳定,沉积物以砂砾岩为主,少有泥质加积,水浅流急,发育心滩,此部分三维动画的展现形式。 (2)虚拟实验模块 ① 该部分为具体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辫状河设置6步; ② 虚拟模块包括:沉积环境场景、人物、任务虚拟; ③ 沉积环境场景:宏观场景-河流地貌-河谷; ④ 虚拟要素:河谷阶地、河谷地貌、废弃河道、活动河道,草木、牛羊等。以大石河中辫状河区域为虚拟对象,此部分通过三维动画展现; ⑤ 任务虚拟:学生人物模型,模仿游戏中的血条模式,下面的晋级流程作为参考: a.第一步:任务认领,小人进入沉积环境后,就会眼前或脑海中出现该部分要完成的任务,文字和背景声音介绍,也可以环境中有个场所,进到这个场所领任务(同样的介绍)。 1)辫状河沉积构造的识别(根据所给图提示,对辫状河沉积构造进行分析,答出三个采分点以上即可得到金额奖励。) 2)岩性特征识别(可配合古代河流鉴定中关于粒度的讲解进行填空。) 3)垂向沉积序列(可以从地底下取出一个柱状或做一个地震场景看到垂向序列,学生点击不同字母所代表区域进行解释。旁边文字是答案。) 4)亚相空间组合的划分(填空题的形式) b.第二步(第一项任务,下同):能力修炼--进修炼塔 c.第三步:排雷,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沉积环境虚拟场景中,不同的位置出现插着小旗的地方(微相类型),小人可选择不同颜色的排雷器(微相类型)放置在小旗上面,如果对了就加分,如果错了爆炸减分。 d.第四步:休息娱乐,冲积扇的沉积演化等虚拟在这里观看(演示)(观看给分),小人要在观看谈观后感:答2-3道题,对了加分,不答或错了扣分。可以重复观看1次,但要交钱。 1)模拟一个飞行器进入实景图 2)从上飞到下面出现平面图b 3)b图变小上下出现ab对比 4)聚焦到小方块部位放大为c 5)出现e-j 6、先放d然后d和c对比出现。视频播放完跳出个小人,问题时间。 e.第五步:锻炼身体,在虚拟场景里面挖剖面,设置三个区域(给定的剖面),必须选一个,可以选多个。挖完后出现A-G多个剖面,选一个与挖的符合为对,给钱,错了不给,可以重复不超过2次。在虚拟场景里给出辫状河的卫星地图进行河流空间形态的学习,并进行测量河流的弯度,河道砂坝的长度与宽度等河流地质上关键的各项指标。(比如小人走一步是多远,在地图中从哪走到哪进行测量,走到了正确的地方才能捡到那里的宝石。)获得的宝石可以解锁一些新的关卡,有机会得到更多的钱; f.第六步:功夫鉴定,弄一个石碑,让小人把手放上去,他的钱数就慢慢的涨上去,中间弄几个档次:炼体、凝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飘下来一个成绩单(报告):给出级别,如化神,优秀;体现哪部分答错了。 (3)考核模块 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在前期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给出考核成绩。 2.4.4 三角洲及湖相沉积体系实验 (1)基础知识模块 1.以图文介绍的形式展示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能够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内容和操作; 2.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三角洲相、湖相定义、分类、相分类等基础知识; (2)虚拟实验模块,包括:沉积环境场景、人物、任务虚拟 ① 虚拟模块包括:沉积环境场景、人物、任务虚拟; ② 沉积环境场景:宏观场景-三角洲-湖泊; ③ 虚拟要素:三角洲地貌、河道,废弃河道、溢岸沉积、草木、牛羊等。 ④ 任务虚拟:学生人物模型完成一定的考核任务获得相应的分数: (3)考核模块 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在前期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给出考核成绩 备注:基本思想、技术流程、步骤及要求与河流沉积虚拟仿真一致。 2.5 截图展示证明 需在投标响应文件中提供陆相沉积体系虚拟仿真实验以下内容的截图证明: (1)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和三角洲的三维结构整体示意图; (2)三维方式展示冲积扇的结构特征; (3)学生可通过资料判断冲积扇沉积类型,回答错误应予以提示; (4)二维或三维方式展示辫状河沙石河中走向及堆积过程; (5)二维或三维方式展示曲流河沙石河中走向及堆积过程; (6)三维方式展示三角洲的结构特征。 3. 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3.1 整体要求 达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要求。 3.2 系统概述 该套系统主要通过三维仿真技术对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及实验设备进行仿真模拟。系统操作者在三维仿真模拟的实验场景中,可通过操作键盘、鼠标点击实验设备、实验环节进行操作,开展针对性的交互使用训练。同时,系统配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介绍,进行实验教学培训、授课、考核等实验教学工作,它可以使教学老师摆脱繁重的实验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完成专业的培训和锻炼,建成一套技术先进与实用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系统。 可以与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软件无缝集成,支持教学管理功能,包含虚拟实验资源信息的维护,虚拟实验安排、实验批改、成绩管理、实验报告管理(包含批改、查看、导出)。 ★3.3 开发引擎 为保证系统的交互性和扩展性,系统须采用国际领先的Unity3D引擎开发而成,实验系统所使用的网页播放器插件须采用主流3D引擎插件; 3.4 操作要求 要求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符合主流的软件交互方式,支持鼠标、键盘操作。 系统可根据需要提供快速导航功能,能以箭头、小地图、流程图、示意图等形式指导使用者开展实验。 3.5 特定功能 系统简介,要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对实验内容加以介绍,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实验内容; 系统帮助,要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对实验操作进行引导式的帮助,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软件操作; 3.6 实验模式 (1)★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的练习,提供实验过程的相关指导,学生能够一步一步根据提示进行操作,操作错误会有提示。 (2)★考核模式,作为实验的考试,学生操作错误,会进行扣分,结束实验后可弹出对应的实验得分; 3.7 实验内容 3.7.1 波场传播模块: (1)实验具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介质模型介绍 ②波动方程介绍 ③观测系统介绍 ④地震波传播过程演示 ⑤地震数据形成过程演示 (2)实验具体需求描述: ①主界面左侧纵向列出实验模块(一级菜单),一级菜单内容分别为:构造模型介绍、波动方程介绍、观测系统介绍和地震波传播过程及地震数据形成过程演示。鼠标停留在一级菜单项上时,自动展开二级菜单,二级菜单分布:构造模型介绍(水平层状构造、断层构造,断层构造字体为灰色,并无实质内容,为后期添加内容预留的接口),波动方程介绍(声波波动方程、弹性波波动方程、粘弹性波波动方程、各向异性介质qP波波动方程),观测系统介绍(地表激发地表接收、地表激发井中接收),地震波传播过程及地震数据形成过程演示(声波、弹性波粘弹性波、各向异性介质qP波)。 ② 交互方式:通过鼠标点击进行实验内容、参数选择,观看实验内容。 ③场景内容描述:详述实验场景包括的实验内容,如果对场景内植株位置要求较高,可对应列举出关键植株海拔高度及路线距离等信息;对于场景环境可提供类似图片效果图即可; ④鼠标点击“构造模型介绍-水平层状构造”后,在实验内容展示区分别显示构造示意图和相关文字描述。 ⑤鼠标点击“观测系统介绍-地表激发地表接收”后,在实验内容展示区显示“地表激发地表接收”示意图,图件关键要素:图件应为能同时展示地表和地下深度的剖面图,立体、动态图件更好;地表需要有炸药震源或者震源车,能体现激发地震波的效果;在距离震源一定距离的地表区域,均匀排布地震波接收器;地下需要制作象征性的地层构造;需要添加地震波传播路径,起点为震源,经由地层界面反射后,终点为接收器的射线,并在射线上体现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动态效果。图件关键要素:图件应为能同时展示地表和地下深度的剖面图,立体、动态图件更好;地表需要有炸药震源或者震源车,能体现激发地震波的效果;在井筒中的一定深度段均匀排布地震波接收器;地下需要制作象征性的地层构造;需要添加地震波传播路径,起点为震源,经由地层界面反射后,终点为接收器的射线,并在射线上体现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动态效果。两种观测系统的图件尺寸、风格要一致。 ⑥鼠标点击“地震波传播过程及地震数据形成过程演示-声波”后,在实验内容区显示声波波动方程、对应参数意义介绍及图件、方程内容描述及“数值模拟实验”按钮。方程文字描述内容,固定窗口大小,若出现文字过多的情况,以滑块形式显示。 ⑦点击“数值模拟实验”按钮后,在实验内容区显示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A:构造信息选项卡,每个选项卡中的内容为已选择确定好“波动方程类型”和“构造类型”下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结果,亦可理解为,每个选项卡中,存在一套独立的B-G的模块内容。 B:速度场信息; C:波场信息,波场信息上需要叠加显示震源位置、地表接收器位置、井中接收器位置。 D:地表接收地震数据。 E:井中接收地震数据。C、D、E模块中的动态GIF或MP4文件或每帧的jpg文件均为逐帧对应的,需要同步显示。 F:实验参数信息,固定窗口大小,若出现文字过多的情况,以滑块形式显示。 G:动态演示控制模块(作用对象为C、D、E模块)。 ⑧暂停并显示上一帧画面;播放/暂停;暂停并显示下一帧画面;0.25倍速度播放;0.5倍速度播放;1倍速度播放。 ⑨在“地震波传播过程及地震数据形成过程演示”二级子菜单中“弹性波”和“粘弹性波”选项,由于实验结果较多,因此在下方加入“波场分量切换”按钮,用于切换显示多个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主要包括两部分:垂直分量波场及其地震记录、水平分量波场及其地震记录。 3.7.2 采集模块 通过仿真技术准确还原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主要从施工环境、采集仪器、采集原理、施工工序(包括测量、地震波激发、放线、爆炸、仪器接收等)方面深度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仿真模拟。 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地震勘测原理 学生点击地震勘测原理,查看基本理论。 要求:掌握地震勘探作用和基本原理。 步骤2:采集原理 学生点击拖拽等形式对二维/三维地震采集多次覆盖的原理进行完成,并在期间出相应题目进行作答; 要求:需要介绍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多次覆盖原理。 步骤3:仪器介绍 (1)学生可以自由点击地震采集野外环境主要设备进行学习和位置认识,主要设备包括:1)地震仪器车;2)钻机;3)休息间;4)仪器间。 要求:能认识地震采集野外营地环境及主要设备,并知道其功能作用。 (2)地震作业主要设备包括:1)地震仪;2)钻机,炸药;3)检波器;4)采集站;5)电池组;6)交叉站;7)电缆;8)其他震源装置。 要求:能认识采集作业主要设备并知道其功能作用。 步骤4:多次覆盖地震资料观测系统 学生可以模拟查看地震作业中震源、检波器位置等排列特征及功能。 要求:熟练掌握多次覆盖地震采集系统步骤、参数,能够根据施工任务正确设计震源和检波器位置。 步骤5:勘探流程(地震仪器采集站、电源站连接与检波器埋置) 在地震采集过程中,需要将采集站、电源站和检波器通过电缆连接。震源下放深度,采集站、电源站连接方式。检波器埋置需要满足 1)清:清除点位附近的杂草、浮土,保证检波器钻孔和插值在硬土层中; 2)钻:用微型钻孔设备,完成与检波器直径相符的钻孔工作; 3)插:将检波器插入钻好的检波器孔,并保证耦合良好; 4)盖:采用沙袋(重量不低于2kg)将建波器盖严,提高检波器的抗噪效果。。 要求:熟练掌握地震仪器连接顺序,连接方式,检波器埋置方式等。 步骤6:激发地震波,记录地震信号 激发地震信号,模拟地震波地下传播过程,记录地震波剖面。 要求:能判断地震记录中主要地震波类型,识别:反射波、折射波、直达波和面波。 3.7.3 处理模块: (1)实验方法描述: ①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和关键技术认识; ②参数调整对处理结果影响认识; (2)操作步骤: 以学生为主体编写整个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要求每个步骤学生都能参与(学生与软件之间的交互操作)。 步骤1:工区建立 学生在工区建立作业可视化窗口建立工区并加载处理所需相关文件。点击Start按钮运行作业,加载结束后END按钮变深灰。 步骤2:地震数据解编 学生根据已添加野外采集地震数据SEGY文件,点击并查看数据道头信息,根据提供的标准SEGY格式信息查找相关道头,进行道头参数填写。 要求:能了解SEGY文件格式,正确读取输入文件道头信息,进行正确道头位置填写,点击Start按钮运行作业,参数填写正确,作业运行正常结束,点击End按钮查看结果;参数填写错误,End按钮变红,检查参数,再次运行。 步骤3:定义观测系统 学生可以查看已加载地震数据野外采集参数表和工区位置等信息,填写可视化窗口。 要求:学会读取采集参数信息,进行原点坐标和网格的正确填写,计算工区方位角信息并填写,根据填写信息计算工区四角坐标相应INLINE和CROSSLINE号。点击Start按钮运行置观作业,作业结束后查看炮集记录道头信息。 步骤4:振幅补偿 学生能够选择填写球面扩散补偿或大地吸收补偿作业可视化窗口,或者两种补偿方式均进行测试,比较结果。 要求:学生能够认识振幅补偿相关原理,能够选择合理参数进行振幅补偿。 步骤5:静校正 学生选择地震资料对应静校正量数据填写可视化窗口。 要求:学生能够认识静校正原理和作用,查看并分析静校正前后炮集记录和叠加剖面。 步骤6:噪音衰减 学生根据引导指示点击相关噪音,点击箭头认识噪音类型和特征,选择该类噪音压制可视化窗口进行去噪,查看去噪前后炮集记录和叠加剖面。 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工区内异常噪音,了解噪音特征和成因,观测并分析去噪前后炮集记录和叠加剖面。 步骤7:反褶积 学生根据备选参数填写预测步长、白噪系数、算子长度,黑色字体为固定参数,不可调。 要求:学生掌握反褶积原理和作用,能够根据叠加剖面和频谱特征,选择出合理参数。 步骤8:速度分析 学生进行道集分选,将炮集记录抽取为共中心点记录,加载参考速度,生成速度谱文件;根据指引在剖面相应位置点击CDP,打开速度谱,拾取能量团,查看CDP道集是否拉平,保存新速度文件。 要求:学生掌握速度分析原理和作用,了解如何拾取速度谱,生成速度文件。 步骤9:叠前时间偏移 学生进行Kirchoff叠前时间偏移,根据备选参数填写偏移孔隙、偏移角度、反假频参数,黑色字体为固定参数,不可调。 要求:学生掌握偏移原理和作用,能够根据偏移剖面特征,选择出合理参数。 3.7.4 解释模块: (1)实验方法描述: ①合成地震记录; ②层位及断层联合解释; ③特殊地质现象解释; ④地震沉积学及烃类解释。 (2)学习模块操作步骤: 以学生为主体编写整个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要求每个步骤学生都能参与(学生与软件之间的交互操作)。 步骤1:设置子波参数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基本原理介绍:层位标定概念以及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基本原理; 地层参数选择:选择不同岩性、不同厚度地层进行组合; 子波参数可以选取:子波类型、子波主频、子波极性。根据给定的测井资料信息计算的反射系数,褶积计算得到合成地震记录。(动画模拟) 要求:学生掌握上下围岩波阻抗差异、地层厚度以及子波参数选择对合成地震记录的影响。 步骤2:层位标定 地层分布介绍:通过三维立体显示地层结构,并配以文字描述地层特点; 数据分析:给出4口井,从井深不同(钻遇层位不同)、有无声波时差曲线、距离地震测线远近几个因素分析,优选进行层位标定的井;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根据上一环节掌握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技巧,进行子波参数选择,从而制作选定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利用结果与井旁地震道比较,进行错误提示(井选的不好,或子波参数选的不好),可返回上一目录进行井位重新选择和子波参数重新选择,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层位标定:根据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回答交互问题,即地震剖面上同相轴代表的地质层位是什么?此处可设置分值,回答正确加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步骤3:层位及断层联合解释 基本原理介绍:层位闭合解释以及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特征介绍; 任务领取:学生可自己选择要解释的层位(给出三个选项,学生任选其一); 层位解释:对给定的四张地震剖面进行层位解释工作,每张地震剖面上显示出三个层位的虚线,让学生自己选择解释哪个层位(选择的与自己领取任务一致的层位视为正确,加分);同时交点闭合的为正确的,不闭合的为错误的。 断层解释:在有断层存在的地方,层位解释给出两种虚线选项,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若选择层位连续的,则是错误的,若选择有层位错断并同时解释断层的为正确答案; 要求:掌握层位追踪与对比方法,以及断层与层位联合解释的基本技巧。 步骤4:不同地质条件典型地震剖面解释 选取不同地质条件的典型地震剖面,通过显示无解释和有解释剖面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层位-断层解释结果区别。 要求:了解不同地质条件地震剖面特点,及解释结果差异性。 步骤5:特殊地质现象解释 随机给出不整合面(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上超面、尖灭体、古潜山等典型地震剖面,对其显示的特殊地质现象进行识别与描述。(互动回答问题) 要求:能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特殊地质现象,并进行解释。 步骤6:地震沉积学解释 基本原理介绍:地震沉积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通过给出顶超、削截、下超、上超典型地震剖面,让学生对其显示的不同类型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与描述,此处可设置互动题目;通过给出不同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进行地震相分析;(互动回答问题) 要求:掌握不同层序界面以及地震相解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步骤7:直接烃类标志地震解释 基本原理介绍:亮点、暗点、平点、AVO基本原理; 典型剖面展示:通过给出典型地震剖面,让学生掌握直接烃类标志特征;(互动回答问题) 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烃类标志,并会合理解释。 (3)考核模块:按要求撰写层位标定、层位-断层解释部分实验报告,并在前期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给出考核成绩 备注:基本思想、技术流程、步骤及要求与虚拟仿真流程一致。 3.8 截图展示证明 需在投标响应文件中提供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以下内容的截图证明: (1)需要能采用三维方式展示相关磁法勘探设备示意图; (2)需要能采用三维方式展示电缆铺设和检波器布设过程; (3)需要有三维人物铺设电缆过程和检波器埋设过程; (4)需要有工作人员将电缆与仪器连接的过程; (5)需要有二维形式展示噪声监测的示意图。 4.售后服务及其它要求 4.1供方负责将全新原包装产品交付至需方指定地点,所有运输及安装调试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由供方承担。 4.2合同签订后,按照校方要求供货。 4.3质保期自验收合格之日起计3年,质保期内免费提供系统维护、升级等技术支持服务。。 4.4保修期后应提供系统维护、扩充、升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服务。 4.5系统故障报修的响应时间:提供全天候无间断的远程技术服务,4小时内对问题做出响应。若电话中无法解决,3个工作日内到达现场进行解决。 4.6免费为教师提供培训及咨询服务。免费提供所购软件中文版的操作说明书及相关技术资料。 4.7供方承诺的服务中如涉及第三方提供的,由供方负责协调。 ★4.8制作完成的陆相沉积体系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和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知识产权所有权100%归采购方所有。 ★4.9 实验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所用技术产生的侵权、抄袭等产生的纠纷与采购方无关,供方自行解决。 4.10 此标段陆相沉积体系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和油气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技术参数即开发技术方案归采购方所有,各投标方不能在无采购方授权情况下用于相应项目开发,否则采购方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