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平均洗手时长增长、超过半数市民在外聚餐使用公筷勺!上海市民健康行为最新监测调查结果发布

市民平均洗手时长增长、超过半数市民在外聚餐使用公筷勺!上海市民健康行为最新监测调查结果发布

来源:周到

本市第34个爱国卫生月暨第32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开展之际,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发布市民健康行为最新监测调查结果。市健康促进中心依托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于去年6月、12月两次围绕《上海市民健康公约》中有代表性的行为,开展市民健康行为监测调查。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80%以上的市民可做到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和室内通风,50%以上的市民可做到不参加聚会、聚餐,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咳嗽或打喷嚏遮掩口鼻,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同时,市民平均洗手时长从15.55秒上升至19.02秒;咳嗽或打喷嚏时当来不及掏手绢或纸巾,做到用胳膊肘弯处遮掩口鼻的比例从41.68%上升至51.72%,提升10.04个百分点。
市民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成为习惯

本次调查围绕《上海市民健康公约》,调查结果显示,疫情防护健康行为深入人心,卫生文明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成为习惯,不过健康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转变,不断强化和固化。

相关专家表示,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市民的防护意识和自觉自律行为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绝大多数市民都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

调查发现,

市民卫生文明行为习惯逐渐养成。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吸“游烟”、宠物粪便等行为总体情况较好,不足15%的人表示2周内看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行为次数超过2次,不足20%的人看到吸“游烟”、宠物粪便行为次数超过3次。

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市民健康生活方式也逐步成为习惯。在饮食健康相关行为方面,两次调查市民日均饮水量的中位数均为1650毫升,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日均饮水量1500-1700毫升的要求;采取烹调食物少放盐、少吃高盐食物、减少外出吃饭等控盐措施总的比例从89.67%上升至92.26%;采取烹调食物时少放油、减少外出吃饭、少吃油炸食品等减油措施总的比例从85.05%上升至90.91%。

两次调查还显示,

在外聚餐绝大部分情况下会使用公筷公勺的比例均为55%左右,约1/3的市民表示在家合餐每餐或绝大部分情况下使用公筷公勺。而在运动起居相关行为方面,两次调查均有50%以上的居民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活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标准;两次调查显示,约80%的居民保持规律作息。

市民健康行为改善,体现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成效,然而健康行为养成任重道远,还需进一步转变,不断强化和固化。本次调查显示,总是或经常喝含糖、碳酸饮料或奶茶的比例从10.09%上升至14.74%,年龄越小,喝上述饮料的比例越高;一周内饮酒比例从20.29%上升至24.57%;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比例从55.77%上升至62.29%;虽然“在自觉症状好转后,减少用药或自行停药”的比例从34.25%下降至31.88%,但“在自觉症状严重时,增加药量”的比例从5.48%上升至7.97%。

市健康促进中心表示,未来将对含糖饮料摄入、饮酒、睡眠不足和不合理用药等行为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促进市民行为转变,逐步养成健康行为,进一步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携手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

本市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六连升”

2021年本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新鲜出炉:结果显示,活跃指数达8.76,其中三级医疗机构8.91、二级医疗机构8.67,总体活跃指数自2016年至今,实现“六连升”。作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仍动足脑筋,积极改变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利用多种形式有效推进健康知识普及。

其中,三级医院综合评分前三甲,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二级医院前三甲,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静安区妇幼保健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全市16个区中,徐汇、黄浦、长宁、嘉定、虹口等区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工作位居前五。

今年是实现健康上海行动阶段性目标的关键一年,为使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目前本市已研制构建“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将根据指数结果形成相关榜单,以激励更多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健康科普,让市民拥有更多健康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联系人:郝工
电话:010-68960698
邮箱:1049263697@qq.com

标签: 发布 调查 监测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