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技术与评估体系研究中标结果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技术与评估体系研究中标结果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技术与评估体系研究中标公告



一、项目编号:110*****210*********-XM001

二、项目名称: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技术与评估体系研究

三、中标(成交)信息

总中标成交金额:365 万元(人民币)

中标成交供应商名称: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四、主要标的信息

服务要求:通过分析国内外在轨道交通跨线运行方面应用较为成熟的城市或都市圈,借鉴其在车辆、通信、信号、供电、站台门、限界、运营、调度指挥等多方面的经验,开展跨线运行客流需求分析与识别研究,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技术研究,跨线运行行车组织方案研究,跨线运行实施效果评估体系研究。
五、 研究内容
1. 跨线运行客流需求分析与识别
(1) 基于多源数据的现状及未来出行需求分布研究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研究城市整体出行需求分布。依托相关总体规划及各区控制性详
细规划,厘清城市交通供需关系在现状与未来等时间维度、交通小区与行政区域等空间维度的变化趋势。通过融合公交 IC 卡数据、轨道交通 AFC 数据、共享单车数据、POI 数据、城市交通综合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分析不同 OD 需求总量下各交通出行方式的需求分配。
(2) 跨线运行客流需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跨线客流需求可通过两个维度衡量,一是从需求层面,有没有必要采用轨道交通跨
线形式;二是从供给层面,既有线有没有能力满足跨线需求。选取适当的需求与供给指标,构建供需二维评价指标,其中,需求指标包括出行需求量、被动换乘需求、出行距离、出行时间、竞争关系等,供给指标包括地铁服务与覆盖、既有线分断面分时段富余能力、规划线路情况等。结合既有线实际情况及规划线路情况,制定供需指标衡量标准,明确指标权重,划定指标阈值,建立用于衡量跨线改造客流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
(3) 北京市轨道交通跨线需求线路识别
应用跨线运行客流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现状和未来出行需求进行定量评价,筛选识别轨道交通跨线出行具体需求,包括跨线 OD、跨线需求量、跨线时段等。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既有线跨线需求进行排序,为跨线改造实施项目的确定奠定基础。同时,综合考虑跨线需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情况,从需求角度提出跨线改造实施时序的建议。
2. 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技术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跨线运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线路条件、限界、轨道和路基、土
建结构、车辆、行车组织、供电、通信、信号、站台门等多个专业。在跨线运行改造中,需对相关专业关键设备改造进行技术研究,制定功能、性能、接口、系统兼容性、调试验证等方面可行性方案,形成跨线运行关键设备改造技术指南。同时,从维护规程、作业工艺、故障设备运营维护角度,需形成统一的运营维护策略。
(1) 车辆系统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提出双制式供电的过渡段设计标准,调研双制式车辆的成熟度、可靠性,提出新型
双制式车辆的通用技术条件。梳理制约跨线改造的车辆技术条件:
1) 动力与能源型式:供电电压、供电方式;(目前需互联互通的线路之间需采用同等的供电制式,包括统一的接触轨和接触网型式,统一的电压等级 DC750V 或 DC1500V);如不同供电制式的线路互通,需研制多供电制式的列车。
2) 线路运行能力:爬坡能力、转弯半径、相互救援。不同年限、不同线路购置的列车动力性能不一,需针对线路实际情况进行校核。如无法满足不同列车之间的相互救援,需对车钩、牵引性能进行改造。
3) 列车疏散方式:部分线路列车设置前端疏散门,部分列车没有设置,需根据实际线路情况统一疏散方式,必要时可能需要车辆增设前端疏散门。
4) 车辆编组长度:短编组列车可以运行至长编组列车的站台,但长编组列车无法
运行至短编组列车站台。
5) 车辆宽度:一般采用 2.8m 和 3.0m 两种,如果窄的列车运行至宽站台,车辆可
以改造增设踏板,车辆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但无法改变站台与列车之间的间隙,存在客流被夹的风险。
6) 车辆高度:一般不制约,但如果存在交流和直流列车的互通,则会对高度和隧道断面产生直接影响。需研究降低双流制车辆高度,适应直流制列车断面实现既有线互联互通。
7) 车门间距:车门位置、数量及间距应统一。其他辅助性车辆条件
1) 列车网络系统:与信号、列车广播、LCD 显示屏的接口变化,统一更新调整接口协议和软件;
2) 列车广播:随交路变化调整
3) LCD 显示屏:随交路变化调整
4) 司机台:操作按钮、界面保持统一
5) 空调与加热装置:地面线、地下线统一标准
6) 紧急通风装置:地面线、地下线统一标准
通过该研究,可实现不同线路车辆的跨线运行。
(2) 通信系统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通信系统结合既有跨线运行工程实施方案,对跨线运行通信系统改造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传输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集中告警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等。
通信子系统互联互通一是注重线网层功能实施,公务电话系统线路间通信,视频监视系统视频信息互通和乘客信息系统的车载视频信息互通;
二是系统兼容性,无线通信系统不同技术设备互联互通,无线通信系统以及专用电话系统相同技术设备不同厂家产品的互联互通;
三是新增接口功能,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与信号系统的接口功能;
四是不同线路之间信息交互实现方式。
1) 传输系统网络化运行互通的必要性研究以及网络分层建设方案研究;
2) 既有无线通信系统集群控制中心设备兼容共享研究,提高系统兼容性、网络化
运营能力,实现线网内各线路中心调度员与在线列车司机之间的调度功能;
3) 专用电话系统、公务电话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适应网络化运行建设方案研究,提高系统适应不同场景的灵活性、通用性、可靠性;
4) 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与信号系统接口标准化研究,各线路不同供货商的产
品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对接,同步在互联互通过程中降低线路改造的难度;
5) 乘客信息系统车载设备跨线方案研究:同一制式车地通信标准接口研究;适应
不同制式车地通信的标准接口研究。通过该研究可解决在线网内任意线路的载客运营的通信改造问题。
(3) 信号系统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跨线运行的信号设备首要研究跨线列车车载设备与地面设备的兼容性或互联互通
性,含系统制式、系统运行等级、跨线调度、与车辆及站台门的接口功能等能否实现;评估体现应包括跨线列车对线路的能力提升度、降级模式、运营维护管理及操作方式的统一性等。信号系统结合既有跨线运行工程实施方案,对跨线运行信号系统改造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包括 ATS 子系统、CI 子系统、ATP\ATO 子系统、DCS 子系统等。各子系统的主要统一内容为:
1) 统一互联互通信号系统架构和车地通信信息流;
2) 实现满足互联互通需求的信息传输的安全编码与解码技术;
3) 实现互联互通下不同地面设备控制下的线路间列车平稳切换技术;
4) 统一规划互联互通线路网络的设计原则和资源配置;
5) 统一跨线运行组织与管理模式;
6) 跨线运行信号与站台门联动方案研究;
7) 跨线运行车次号及头码车编号统一化研究以及行调工作站、大屏中车站显示原则统一化方案研究;
8) 中心 ATS 跨线运行故障告警信息显示方案研究。
通过该研究,可实现跨线运行的两线调度系统的运行图统一编制、下发、运营紊乱
调整;跨线共用区段能实现两线的调度指挥且列车不降级转线;跨线列车实现站台作业,实现与站台门的联动;跨线列车的调度显示界面统一,跨线列车故障信息能相互显示,便于运营调度指挥及运营维护管理。
(4) 调度指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跨线运行调度指挥系统主要立足于跨线运行角度,重在跨线运行线路之间的协调指
挥、跨线总调职能,该系统重在跨线 ATS 功能,辅助线网电力、防灾、CCTV 等系统监视功能。跨线运行调度指挥系统与所辖线路制定接口标准(接口协议、接口类型、接口点表,线路的 ATS、ISCS、FAS 等系统与跨线运行调度指挥系统设置通信接口)。以既有跨线工程为例,在两条线路中,分别研究多媒体综合调度技术,搭建多媒体智能行车调度操作系统,实现:
1) 多媒体智能行车调度操作系统需求调研
研究行车调度员在运营指挥时对不同系统的使用流程和操作习惯,基于提高信息交
互效率、降低操作复杂度的原则编制完成需求调研报告。各参与单位根据各自调度系统终端的应用场景提供多媒体融合接口。
2) 基于 IMS 技术的多媒体智能行车调度系统研制
研制基于 IMS 技术的多媒体智能行车调度操作系统,完成专用电话、PIS、PA、CCTV等系统间的接口接入,实现基于 IP 网络的融合调度功能,有效整合调度台、终端、专用电话、视频监控系统、广播系统等设备及数据资源,实现设备间联动操作。支持良好的扩展功能,支持迭代式接入其他系统。
3. 跨线运行行车组织方案研究
基于跨线运行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和跨线线路基本条件等,研究跨线运行条件下
行车组织方案,主要包括列车交路设计、运力配置(发车频次确定)、车辆运用、车辆段运用等组织内容,并基于仿真技术对跨线运行行车组织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价。
(1) 针对跨线线路基本条件,即基于线路结构及折返条件,构建组合列车运行交
路设计优化模型。
(2) 研究跨线运行条件下运力资源配置优化,在确定列车交路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列车发车频次(运力),从运力运量协调匹配角度构建运力配置优化模型,科学确定各交路列车发车频次。
(3) 根据跨线线路基本条件,基于资源共享原则,确定车辆段和车辆运用方案。
(4) 基于仿真技术的跨线运行行车组织方案研究。选取典型线路,结合列车运行
图,构建线路-列车-客流交互仿真模型,实现线路、列车和乘客之间的动态交互和展示,模拟跨线运行线路的运营过程,以及随着列车的到达和离开,车站的上车、下车、在站人数的变化过程。
4. 跨线运行实施效果评估体系研究
从轨道网络优化(网络结构、网络效率、换乘系数、换乘站压力)、交通结构优化
(受益群体数、出行时间、运行速度、节约时间价值、客流吸引)、区域发展带动作用、经济效益(改造成本、运营维护成本、资源共享)等方面,研究建立跨线运行实施效果评估体系,包括实施前系统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实施后全面评价跨线改造的实施效果。选取典型线路,应用评估体系,对其跨线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标签: 城市轨道 设备改造 研究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查看详情 免费咨询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