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象标识LOGO及吉祥物IP形象征集活动结果公示

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象标识LOGO及吉祥物IP形象征集活动结果公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借助“互联网+”创新打造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品牌,搭建民族工作全媒体宣传矩阵,构建全域传播体系,拓展多元宣传路径,提升舆论引导效能,我委在全省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开展了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象标识(LOGO)和吉祥物(IP)形象征集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专业设计机构、独立设计师、设计爱好者等参赛作品300余幅,根据活动评审办法,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征稿、初选、复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共评选出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象标识(LOGO)和吉祥物(IP)形象获奖作品16件,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各3名、三等奖(入围奖)各5名。

一、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象标识(LOGO)获奖作品

一等奖(1名):空缺

二等奖(3名):


作者:李建銮(艺登品牌设计)

作品阐释:该作品设计以甘肃首字母“G”结合汉字“甘”为主体设计元素,融合了“腾飞的凤鸟、石榴、陇绣、黄河、飞天、敦煌文化、丝路文化、河西走廊、高原平川、河谷沙漠”等视觉元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生动展现了甘肃的历史文化特色及内涵。


作者:陈瑶

作品阐释:该LOGO方案以“石榴”为创意主要元素,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紧紧抱在一起,设计由甘肃的拼音首字母“GS”巧妙结合而成,突出了甘肃的地域特征。“S”化身为丝路,由5种颜色组合,象征着灿烂的中华文化。整体图形充分体现了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象的基本内涵、典型特征,展现了甘肃深厚历史底蕴和开放包容的特质,设计寓意体展现了陇原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作者:李建銮(艺登品牌设计)

作品阐释:以字母GS为造型主体,融合石榴、丝带、飞天、沙漠等视觉元素,生动体现了甘肃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整体造型体现出各族群众团结、和谐、共创的美好局面。

三等奖(5名):


作者:刘志刚 李宇洲

作品阐释:此标识整体为石榴红,外形采用数字5的艺术变形与石榴结合,组成“56”,寓意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中石榴图案的负形加入“中国结”元素,寓意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负形中的“白点”代表着石榴籽与甘肃世居的民族,寓意56个民族团结一致,心手相牵,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作者:孙爱尔

作品阐释:以“石榴花”“石榴籽”为设计元素,整体设计象征着“团结、奋进、同心圆”,种下石榴树,开出团结花,彩色元素代表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彩色的元素代表着甘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貌特征,既多元又一体,寓意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甘肃特色的艺术设计表现。


作者:陈小敏

作品阐释:LOGO的主题形象为石榴,寓意着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掌形状同时也是和平鸽,代表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孙海江(江迪艺术工作室)

作品阐释:以甘肃首字母“G”结合汉字“甘”、石榴、朝阳、纽带、欢快人形、民族纹饰的造型结合而成,造型动感流畅,寓意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作者:李鲜

作品阐释:标识设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石榴造型巧妙融合首拼字母“G(甘)”点明甘肃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舞动向上的人展现广大群众团结凝聚、携手共创的精神面貌。嘉峪关、戈壁、太阳等元素突显区域地标文化符号,祥瑞腾飞的鹏鸟视觉象征着和谐社会活力引领。

二、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吉祥物(IP)形象获奖作品

一等奖(1名):空缺

二等奖(3名):


作者:甘肃己酉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作品阐释:该创意以石榴和百合为基本设计元素,两个形象手拉手,共同组成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IP形象大使。寓意合合美美、同心筑梦。

形象一:百合? (合合)

整体造型为百合,百合为甘肃省会兰州特产,寓意百年好合,也象征着和睦的关系,其寓意与甘肃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同成一脉,头顶和肚子均为橙红色百合花,脖戴如意造型配饰,体现甘肃宛如玉如意地的形,脚上的水波纹,意为黄河水奔流不息,源远流长,额头上的传统纹样取自飞天造型元素。

形象二:石榴? (美美)

整体造型为石榴,石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头顶凸起代表甘肃山峦叠嶂、沙漠戈壁等多样的地貌,脖戴飞天同款项圈,身背太平鼓,鼓面为九色鹿装饰,脚上是中华民族服饰中纹样肌理。

整体寓意陇原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合合美美,同心筑梦。


作者:沈云(苏州微创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作品阐释:以龙的传人“龙”为设计原型,表达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吉祥物取名“甘小铸”,表达出甘肃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气息。


作者:李建銮(艺登品牌设计)

作品阐释:设计造型以“石榴”结合甘肃彩陶文化丝路文化、地形地貌等元素设计,通过拟人化、艺术化的方式整合设计。“陇宝”勃勃生机,亲和可爱,阳光活力,传达出甘肃省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体现甘肃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和人文特色,展现出甘肃省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三等奖(5名):


作者:朱异

作品阐释:以“黄河水”、“石榴”、“石榴花”为设计原型。黄河贯穿甘肃,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石榴籽”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石榴花”寓意中华民族繁荣发展如花儿盛开般的美好明天。服饰融合民族传统特色,展现了甘肃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和精彩纷呈。手牵手大步向前走的姿态展现了民族团结的共同发展的面貌,可爱的笑容给人以亲和力;金色和红色代表热情和希望,蓝色代表智慧,白色代表理想,符合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形象定位。


作者:刘俐俐

作品阐释:该设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以象征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石榴作为原型展开设计。分别融入民族服饰,黄河水纹鞋以及敦煌莫高窟和张掖七彩丹霞的纹样,手拉手向前奔跑,手指光明前途,突出了甘肃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和人文特色。


作者:赵长安(太原日报)

作品阐释:设计采用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结为原型,融合甘肃的青山秀水、民族服饰,通过中国结拟人化创作出俏皮的卡通形象,取名“同同”和“心心”,寓意中国结把五十六个民族的心紧紧系在一起,充分体现甘肃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象色彩明快大方、表情萌动、积极向上、欢乐吉祥,符合大众审美,便于各年龄阶层民众接受和记忆。


作者:孙宏军

作品阐释:吉祥物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以象征中华民族的中华龙为原型,通过拟人化的艺术手法设计而成,取名“陇陇”(甘肃简称“陇”)。头发融合了黄河水造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充分彰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身穿蓝色服饰,上面印有甘肃省版图,突出了地域特点。肩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礼带,竖起赞美的大拇指,张开双臂。吉祥物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内容健康向上,形象简洁,便于识别、记忆和推广,适用于不同媒体表现和使用。


作者:赵长安(太原日报)

作品阐释:吉祥物以甘肃的青山秀水为原型,融合民族服饰,取名“同同”和“心心”,寓意五十六个民族的心紧紧系在一起,充分体现甘肃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象色彩明快大方、表情萌动、积极向上、欢乐吉祥。

现将征集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9月20日至9月26日。如发现有抄袭、侵犯著作权等侵权行为,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实名反馈,并提供必要证明材料,逾期不予受理;凡有发现抄袭、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取消获奖资格,空缺奖项不再递补。

电话:0931-*******

邮箱:gsmwlogo@163.com

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3年9月20日

上篇:

下篇:

标签: LOGO 形象标识 宣传

0人觉得有用

招标
业主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关注
相关推荐
 
返回首页

收藏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