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拟建青岛至兰州公路(宁夏境)东山坡至毛家沟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隆德县和泾源县境内,项目区以六盘山山脊为界,六盘山以西为隆德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49′至106°20′、北纬35°31′至35°41′之间,线路呈东西走向,与途经项目区G312线大致平行。推荐方案路线起点位于泾源县东山坡村东南约3.5km的胡家庄,接正在施工的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同心至沿川子段K197+100处,路线终点位于隆德县联财乡毛家沟村之西的宁甘分界线,与正在施工的罗汉洞至定西高速公路西段相接。推荐方案主线全长约48.637km(长链0.2km),按双向四车道全封闭、全部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4.5m,设计速度80km/h;隆德连接线5.0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2m。全线永久占地207.7hm2,拆迁建筑物14770m2,共设置大中桥11座,共长2558.9m,涵洞118道,扣除隧道长,平均每公里2.9道,隧道1座,长9.44km,互通立交3处。全线设停车区一处(ⅠK35+000),收费站3处,1处主线收费站(ⅠK48+140),2处匝道收费站(ⅠK17+750、ⅠK47+290),管理养护中心和隧道管理站各1处。路线增长率1.093%,最小平曲线半径900m,最大纵坡5%,平曲线占路线长度比例59.695%。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8.767亿元,平均造价7970.68万元/公里,计划2008年底开工建设,2013年底建成通车,工期5年。
2.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概述
2.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⑴ 拟建项目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18条横线中第6条—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在宁夏境内的重要路段,同时也是宁夏干线公路网“六横”沿川子至毛家沟的重要组成路段,项目的建设对宁夏和国家高速路网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且项目采取“进城而不近城”的原则布线,与沿线隆德县城镇规划具有较好的协调性。
⑵ 项目建设将加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形成物流通道,为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供基础条件。
⑶ 本工程与地方道路交叉处设置了互通或平面交叉,基本保持了现有的道路布局,故能维持线路两侧的通行需求,因此本工程对地方道路影响不大。
⑷ 全线设置了跨河桥梁11座,涵洞118道,不切割河网、沟渠,基本保持现有水利布局,对沿线的水利、灌溉等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不会造成河渠堵塞,不会对地区的防洪造成影响。
⑸ 拟建项目永久占地207.7hm2,拆迁建筑物14770m2。征地、拆迁直接对沿线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以通过工程设计、环保措施、经济补偿和组织管理等措施得到解决和缓解。
⑹ 项目共设置了3处互通式立交、1处分离式立交、天桥24座、通道30座,平均每838m有一处通道,基本解决了沿线农民的正常劳作和日常交往。
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⑴ 拟建项目整体上位于低山丘陵区,公路平均每公里占地为5.30hm2,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中四车道高速公路在微丘区占地指标的低值(7.7466hm2),占地指标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要求。
⑵ 拟建公路全线永久征地207.7hm2,其中耕地160.93hm2,占影响各乡镇耕地总量的0.92%,占用基本农田128.79hm2,耕地的占用将导致种植业产值损失64.78万元/年。但这些经济损失将会通过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其他效应所弥补。
⑶ 本项目虽然会使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绝对数量减少,但不会改变沿线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现状,而且耕种方式、气候条件都不会改变,所以总体上不会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明显影响。
⑷ 项目路基土石方挖方量
*******m3,填方量
*******m3,本桩利用土方275431m3,石方69505m3,远运利用土方352957m3,石方260455m3,借方
*******m3,弃方
*******m3。隧道弃渣158.28万m3,全线合计弃渣量达285.34万m3。沿线共设置了6个取土场,5个弃土场。6个取土场占地9.43hm2,其中荒草地5.08hm2,坡(旱)地2.1hm2,灌木林地2.25hm2,最大挖深15~27m,取土场位置均位于行车视线之外,对沿线景观影响较小,设置合理。5个弃土场占地10.71hm2,其中荒草地5.79hm2,灌木林地4.92hm2,最大堆高16~32m,弃土场均设置在山凹地,凹地内大多肚大口小,容量充足,利于堆渣(土)、利于布设拦挡措施,且场地地质稳定,与村庄和路线保持距离,大部分在行车视线之外,有便道通往或便于修建便道前往,场地上游汇水面积不大,部分场地内有流量很小的水流,可通过修建截排水系统排除水流对渣体的冲蚀威胁,弃土结束后分别恢复为林地,设置合理。
⑸ 公路永久占地将损失生物量2377.66t。
⑹ 拟建项目在ⅠK3+560 ~ⅠK8+460、ⅠK45+600 ~ⅠK47+100路段内涉及了生态公益林,占用生态公益林10.68hm2。公益林损失面积分别占沿线各乡镇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0.25%、1.21%,可见永久性破坏的公益林仅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极少部分。
⑺ 水保预测显示,本工程建设造成的对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面积为255.98hm2,项目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163764.26t,其中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新增的水土流失量162949.3t,自然恢复期新增的水土流失量814.96t。
2.3 声环境影响评价
⑴ 公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对敏感点影响不大,夜间施工对沿线评价范围内居民的休息将造成一定干扰。施工期环境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只要加强管理,实施环境监理及监测,采取防治措施可使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⑵ 村庄:沿线村庄敏感点共计14处,全部为村庄敏感点。昼间交通噪声预测结果显示营运近期4个村庄超标,超标量分别为为5.7dB、1.1dB、2.8dB和2.1dB;中期随着车流量的增大,6个村庄昼间存在超标,超标量为0.2~7.6dB;营运远期昼间同样是以上6处村庄超标,超标范围在1.2~8.6dB。
夜间营运近期共10处村庄夜间存在超标,超标量为1.7~14.6dB;中期11处村庄夜间存在超标现象,超标范围为1.2~16.6dB;远期夜间13处村庄存在超标,超标范围为0.7~17.5dB。
拟建公路对沿线村庄声环境影响较大。
2.4 水环境影响评价
⑴ 跨越水体的大中桥共11座,均未在水中设有桥墩。桥梁施工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废渣、施工机械漏油、废水和物料等进入水体而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加强管理可避免和减缓桥梁施工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污染。
⑵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小,相对短暂,通过设置化粪池的处理,不会对附近水体造成较大影响。
⑶ 营运期公路桥面径流对沿线河流水质无明显影响。
⑷ 停车区、收费站和管理站等辅助设施采用化粪池处理装置,出水用于服务设施绿化及高速公路绿化用水。
⑸ 营运期在水域路段,应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避免事故风险的发生,同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事故风险的影响程度。
2.5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项目本身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可能存在的环境空气问题是公路施工期扬尘及沥青烟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采取本评价提出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可以被环境所接受。从环境空气保护角度分析,该公路的建设是可行的。
2.6 景观影响评价
公路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始地貌景观,树木被大量砍伐,取而代之的是大桥、立交,原有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受到破坏,但却增添了现代化的色彩,在采取适当的景观保护和恢复措施后,公路沿线可形成另外一种风格的景观特色。
3.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3.1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公路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尽量减少临时性占地面积;拆迁安置地点一定要结合当地长远规划;施工期做好交通指挥疏导,尽量减少公路施工对现有公路交通的影响;同时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应暂停施工、保护现场,并及时通报文物管理部门。
3.2生态环境
设计期: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对路基、桥涵、隧道、交叉、防护等用地面积进行优化设计,尽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严禁在沿线基本农田集中分布的区域设置取土、弃渣场;禁止将取土场和弃渣场设置在沿线现状地质灾害路段及工程可能诱发地质灾害路段。
施工期:优化施工方案,尽量减少爆破作业,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保护好现有的农田林网树木;禁止引种带有病虫害的植物;施工单位应加强防火知识教育;严格限定沿线绿化带宽度;同时规范临时占地的使用,严禁随意扩大占压面积。
营运期: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防止地表裸露。
3.3 环境噪声影响减缓措施
设计期:进一步优化线路,使路线避开声环境敏感点,限于当地条件或从技术经济论证避让不可行时,建议针对敏感目标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减噪措施。
施工期: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在路线近距内有集中村镇居民区的路段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施工便道应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点;料场、拌合场、沥青搅拌站等应距敏感点≥200m。
营运期:东毛公路沿线环境噪声敏感点,根据营运中期预测结果及超标情况,采取的降噪措施有修建声屏障、安装通风隔声窗和加高围墙措施。其中有9处村庄共290户采取安装通风隔声窗措施,费用总计232万元;1处村庄采取建声屏障的措施,共计修建声屏障473延米,费用总计为104.1万元;1处村庄采取加高围墙措施,4户共0.8万元,费用总计336.9万元。
3.4 水环境保护措施
设计期:各停车区、管理处和收费站的场地排水应采用雨、污分流;服务设施排放的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处理装置,出水用于服务设施绿化及高速公路绿化用水;对ⅠK28+300~ⅠK29+200沿河路段,按照公路工程标准设置防撞墩;沿线ⅠK22+095渝河大桥、ⅠK3+450李家庄大桥、ⅠK33+025清水沟水库大桥、ⅠK33+520田家沟门大桥、ⅠK35+475庞庄水库大桥、ⅠK37+365辛家湾大桥、ⅠK46+580筛子河大桥强化防撞护拦设计;同时优化完善中桥、涵洞设计。
施工期:公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可通过加强管理来减缓,对桥梁施工通过采取先进环保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营地、施工场地和建材堆场的位置;公路沿线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都要通过化粪池统一收集和处理后,用于公路绿化。
营运期:拟建公路所设停车区、收费站、管理站等辅助设施必须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各服务设施设化粪池处理装置,处理出水用于服务设施绿化及高速公路绿化用水;在营运期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正确操作污水处理设施;同时严格执行水质监测计划。
3.5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设计期:拌合站等选址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并距其下风向300m以外;公路建设期间,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以避免扬尘影响居民生产生活。
施工期:为防治和缓解施工期大气污染,对水泥、石灰等散装物料装饰、使用、运输和临时存放等过程中,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对裸露的施工道路和施工场所洒水,减少路面扬尘。
营运期: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加强运输散装物资车辆的管理,加盖蓬布;执行环境空气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采取补充的环保措施。
4.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支持与赞同。工程占用土地及拆迁民房,实施合理的经济补偿及组织管理,可使民众生活条件得到基本保证。施工期、营运期对沿线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按项目环保计划实施防治措施,可使影响降至最小程度,公路沿线村庄居民区的生活环境得到保护。实施公路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等,可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按本报告书拟定的复垦、复耕措施及植被恢复措施,可使对土地资源及农业生产的影响降至最小。
项目路线布设较合理,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角度评价,本项目建设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