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区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中标结果
产业分区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中标结果
一、规划概况
南昌高新区创建于1991年3月,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辖区面积23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2平方公里。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本次规划主要对规划建设区14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用地进行分区规划整合,其规划四至范围为:东起福银高速、航空城大道,西至高新大道;北邻赣江,南至顺外路、南钢大道、奥体南路。
规划产业主要有: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汽车制造产业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引领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依托国家创业孵化器、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平台,大力发展软件研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科技金融业,加快聚集高端现代服务业。
依据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高新区建设必须融入城市良性发展的战略构思,补充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结构,形成体现自身产业特色、用地特色的空间环境,带动城市西北部地区的发展。创新驱动示范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探索区校一体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途径,加快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着力支持创建区级以上技术研发机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把南昌高新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引领全省的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大力发展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做大做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聚集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进一步提升工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把南昌高新区建成示范、辐射、带动全省工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地。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等平台,大力发展软件研发、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科技金融业,打造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加快聚集高端服务业,引领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生态科技新城——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发展与保护并行、发展与绿色共进,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将南昌高新区建设一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资金、科技、人才高度聚集,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齐全,生态优势突出,宜业宜商宜居的生态科技新城。
二、高新区规划发展历史
1992 年3 月,“青山湖时代”——起步阶段(1991-2000)
规划区面积为19.5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新建区为6.8平方公里,先期开发。起步区只有0.3平方公里。在这一阶段,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的任务是立足于营造软硬件环境,建章立制,争取国家、省市及各部门对高新区的授权,落实国家赋予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独立工业园区这一新的发展模式探索。到上世纪末期,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基本完成了这一任务。由于这一时期,高新区产业主要布局在青山湖东岸,火炬广场周边,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青山湖时代”。
“艾溪湖时代”——快速扩张期(2001-2008)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江西“大开放”主战略的实施,高新区步入了快速扩张期。2001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属青山湖区的艾溪湖周边七个村和南昌水产场划归高新区,高新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33平方公里,4平方公里的艾溪湖成为高新区的内湖。2003年4月,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将南昌县的昌东镇、麻丘镇划归高新区,使高新区区域面积达231平方公里。这一阶段,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不断创新,实现了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的转化,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了台湾东元、深圳方大、美国科勒、德国G&D、中兴通讯、*******.htm">江铜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与应用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服务为基础、科技孵化器为载体的区域性技术创新体。这一时期,园区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由于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布局在艾溪湖周边,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艾溪湖时代”。
“瑶湖时代”——产城融合期(从2008年开始)
由于在前两个阶段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循的是传统工业园区的单一发展模式,忽视了城市功能性配套,导致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始出现“产业孤岛”现象,制约了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迅速调整思路,坚持“产业基地与科技新城”同建的发展理念,实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是使高新区不但有一流的产业,更有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城市配套服务,把高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科技新城区。为此,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方面,通过招商选资,重点引进和发展光伏光电、新材料、航空、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依托高新区丰富的湖泊资源,借鉴国内外以湖泊为代表的科技新城的先进规划理念,启动了瑶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从空间形态入手,对瑶湖生态科技新城进行概念性规划和整体形象设计,并高起点规划布局了国际社区、紫阳大道特色商业街区、总部经济港、高知人才社区、瑶湖森林公园等城市功能区。并在20平方公里的瑶湖外围规划布局了光伏产业园、国际医药创新园、LED产业园、航空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园区。瑶湖10000亩的湖心岛将规划为研发总部区及低碳社区。由于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是围绕瑶湖进行产业和城市功能布局,所以也把正在推进的这一阶段称为“瑶湖时代”。
三、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环境
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的SO2、NO2、PM10、PM2.5、O3、HCl、NH3、H2SO4、非甲烷总烃、甲苯、二甲苯、氟化物、硫化氢等各项污染物指标均符合所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的要求。
(2)地表水环境
1)赣江南支:设有22个监测断面(SW1-SW22),各断面的所有监测因子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和Ⅳ类标准。
2)艾溪湖:设有3个监测断面(SW13—SW15),各断面的所有监测因子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标准。
3)南塘湖:设有1个监测断面(SW16),监测断面的所有监测因子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4)瑶湖:设有4个监测断面(SW17—SW20),其所有监测因子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
5)焦头河:设有2个监测断面(SW21、SW22),其所有监测因子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
(3)地下水环境
评价区域内地下水环境质量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
(4)土壤环境
评价区域内各土壤监测点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5)声环境
评价区域内居住区、混合区、工业区、未建成区、交通干道噪声昼间、夜间监测值均能达标。
三、与区域发展规划协调性
本规划产业发展策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与《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南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规划相符合。
本规划环境保护要求与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江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南昌生态市建设规划相符合。
四、规划环境影响及采取的环保措施
(1)环境影响
水污染:本规划污水主要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对纳污水体的影响较小。
大气污染:主要为生活燃气和工艺废气,经治理后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噪声污染:工业噪声主要来自部分企业的机械设备噪声和动力站房噪声;交通噪声主要为域内道路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主要为娱乐场所音响设备、商业门市和沿街摊贩噪声、露天集贸市场噪声等。
固废污染:区内固体废物主要为工业危险固废、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和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泥。
生态影响:主要是开发建设过程中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占用与植被破坏。
(2)采取的环保措施
水污染环保措施:加强点源管理,实行源头控制;实行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废水接管要求;鼓励区内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中水回用。
大气污染保护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利用,采用天然气、电源等清洁能源,积极扶持和推进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优先采用密封性较好的真空设备,安装废气回收/净化装置;合理建设布局,加强环境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加强排污限额管理,实行排污许可证有偿转让制度,从源头减少工业废气污染;加强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合理布置绿化区域,扩大绿化面积,控制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
噪声污染保护措施:设置噪声防护距离,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加强绿化,建设低噪声路面,设置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加强交通噪声管理;合理布局产业分布,控制工业噪声源,加强工业噪声管理;限制施工设备和施工时间,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加强施工噪声综合治理;合理规划商业网点,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治理管理与监督。
固废污染保护措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其中部分有用成分后进行卫生填埋;危险工业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医疗废物运至南昌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集中处置;危险生活废物运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其它回收单位进行处理处置;建筑垃圾采取分渠道、分类回收,进行综合利用。
生态保护措施:控制开发建设对土地占用及植被破坏,强化工业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止措施,限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开展“退二进三”企业用地土壤整治,加强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园建设。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南昌高新区规划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要求。虽然区域规划实施会对区域环境质量带来轻微的影响,但只要区域不断完善规划方案,落实本次评价提出的规划调整方案、环境保措施护推荐方案、循环经济建设方案和环境管理规划以加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南昌高新区的建设是可行的。
六、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南昌市高新区火炬大街998号
联系人:杨工 电话:****-********
E-mail:********5@qq.com">********38@qq.com
七、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131号
联系人:熊工 电话:****-********
E-mail:********5@qq.com">********5@qq.com
八、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1)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为规划区域居民以及对本规划关心的公众。
(2)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
①对区域环境质量的看法;
②对目前区域范围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认识;
③对规划的实施建设是否认可;
④本规划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⑤对本规划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⑥对本次公众意见调查公众的建议。
九、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本)方式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需要查询《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分区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本),可根据以上联系方式直接到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查阅;或邮件、传真至环评单位,经环评单位确认后,通过邮件将报告书(公示本)发至索取人。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之内,若对本规划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可通过上述方式以书面形式联系和反映。
招标
|
- 关注我们可获得更多采购需求 |
关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