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工程渗漏防治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工程渗漏防治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进 (略) 工程质量管理,提升住宅工程品质,聚焦化解群众反映突出的地下室、卫生间、外墙、屋面等渗漏问题,有效减少住宅工程渗漏质量投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措施》(建质〔2023〕4号)《关于开展城镇住宅屋面外墙渗漏治理工作的通知》(建房函〔2023〕401号)等文件精神, (略) 实际情况,现就进 (略) 住宅工程渗漏防治工作作如下通知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严格防水标准

1.防水工程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不同防水材料的防水特性、材料相容性、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能力以及成品住宅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的协调性等。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2.0.1条、3.1.1、3.1.2,工程防水应遵循因地制宜、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防水材料原材要选择考虑材料性能的适用性、耐久性等。

2.住宅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增加防水工程设计专篇,专篇应严格执行《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 (略) 住宅工程外墙、外门窗防渗漏暂行规定》,针对地下室、外墙、室内、屋面等部位明确设防要求和细部防水节点构造详图或选用图集做法及图集索引。

【依据】:在实际中设计防水做法分布在图纸各个部位,有些对具体部位防水做法不明确,不具体,不利于施工、监理等一线人员直观了解掌握具体做法,对防水工程质量带来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特地要求增加防水工程设计专篇,明确做法、节点构造,进一步提高防水工程施工质量。

3.住宅工程屋面防水设计等级应按照一级设防、地下室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一级、种植地下室顶板防水层应满足一级等级设防要求。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2.0.3条“工程按其防水功能重要程度分为#类、#类和#类,具体划分应符合表2.0.3的规定”,2.0.4条“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划分应符合表2.0.4的规定”,2.0.6条“工程防水等级应依据工程类别和工程防水会用环境类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暗挖法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应根据工程类别、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其他工程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下列规定:1 一级防水∶Ⅰ类、Ⅱ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Ⅰ 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2 二级防水∶Ⅲ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Ⅱ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Ⅰ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3 三级防水∶Ⅲ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Ⅱ类、Ⅲ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

4.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外墙厚度不应小于300mm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宜掺入合成纤维等抗裂材料。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1.5条“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水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2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3 防水混凝土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结构允许限值,并不应贯通4 (略) 抗冻设防段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10。” ,工程实际地下室底板一般设计取值为300mm-350mm,外墙设计取值为250mm-300mm,但地下室出现混凝土开裂渗水情况较多,考虑增加地板和外墙混凝土厚度能够有效减少渗漏发生,同时 (略) (略) 《关 (略) 新建住宅工程防渗漏标准的通知》“6地下室底板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外墙厚度不应小于300mm”。

5.地下车库地坪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应设 (略) 片?*@*50×150,并设置不大于4×4m分格缝。地下室底板与地坪间应设置排水或疏水装置。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3.2.1条“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 (略) 片和分格缝为常用防裂构造做法,地下室底板与地坪间增加排水或疏水装置,考 (略) 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在水进入底板混凝土时,增加排水或疏水装置相当于在地坪与底板间设置一道隔离层,能及时将水汇聚导出,从而减少对使用功能的影响。

6.地下室结构底板应采用不少于一道防水卷材,地下室外墙及顶板外设防水措施应不少于两道(其中一道应为防水卷材),地下室防水设计不宜使用水泥基防水材料,并应尽量减少地下室变形缝设置,底板、侧墙后浇带、 (略) 应设计超前止水措施。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2.1条“ 4.2.1 明挖法地下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防水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体结构防水做法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考虑到,水泥基防水材料实际施工很难按规范滚涂、厚度难以准确控制,为确保防水施工质量和防水效果,故不建议使用水泥基防水材料;底板、侧墙后浇带、变形缝等部位为防水薄弱环节,应尽量减少设置,同时尽量采取超前止水措施予以加强。

7.地下车库排水设计应形成汇集、径流和排出等完整的排水系统。地下室应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沟,地下室集水 (略) 、分块设置, (略) 域内汇水要求,地下室外墙内侧根部位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沟宽不小于200mm,沟深不小于200mm,靠近地下室墙一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00mm、高出地坪完成面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止水坎。集水坑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40m。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1.7条“4.1.7 排水设施应具备汇集、流径、排放等功能。地下工程集水坑和排水沟应 (略) 理,排水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2%”,同时参考图纸、图集做法对排水设施做法予以明确。

8.地下室外墙回填土应选用素土、灰土等弱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并压实,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4。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2.6条“基底至结构底板以上500mm范围及结构顶板以上不小于500mm范围的回填层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同时对回填土性质予以明确。

9.地下室应考虑梅雨季节及高温季节不利气候影响,进行防潮设计,提出防潮技术措施,地下室面层装饰材料应有较强的吸湿、解湿特性,涂料应采用防霉涂料,并依据地下室建筑规模,综合计算地下室通风量,分区分块采用机械通风, (略) 域采取增设空气调节、空气除湿设备等措施,防止地下室工程出现大面积返潮情况。

【依据】:结合工程实践,我市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地下室与室外温差较大,地下室容易出现结露、返潮等现象,故在地下室设计时应对此予以考虑。

10.防水保温屋面构造宜优先选用倒置式屋面。屋面结构层外设防水措施不少于三道;女儿墙顶面应向内排水,排水坡度不小于5%。屋面混凝土保护层分格缝的间距不应大于3m,缝内应嵌填密封材料并加贴200mm宽防水卷材盖缝。

【依据】:屋面防水等级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住宅工程防水应为#类,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应为一类或二类(马鞍山年平均降水量1060mm),依据通规2.0.6、4.1.2(混凝土屋面板不应作为防水层),屋面防水等级应为一级,防水设防应采取(屋面混凝土板不计入设防)外三道防水设防要求,其中一道应为防水卷材。倒置式屋面能够有效避免正置式?保温层窜水的问题,提高保温效果;?防水层受到保护,避免了热胀冷缩及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开裂和老化问题,因此防水使用年限长,防水效果较好,故鼓励采用倒置式屋面。女儿墙在实际使用中如顶部坡向朝外易造成外墙污染和渗水,顶部坡度向内可通过屋面组织排水排出,避免墙面污染和渗水。屋面分格缝规范规定为6x6m设置,考虑分格缝间距减小可有效减少防水刚性保护层开裂产生,结合工程实际宜设置为3x3m,同时对分格缝采取柔性密封材料嵌并加贴防水附加卷材予以加强。

11. 外墙应进行墙面整体防水设计,墙面防水措施不少于两道。外墙、外门窗防水构造做法应严格执行《 (略) 住宅工程外墙、外门窗防渗漏暂行规定》相关要求,外墙填充墙防水层应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对外墙各构造层应采取可靠 (略) 理措施且材料相容。对外窗周边、外墙挑板或线条、外墙不同墙体保温材 (略) 等节点应加强构造防水措施并绘制出节点详图或选用图集做法。凸出外墙面的线条、挑板等应采用混凝土成型并在外墙底部设置混凝土止水坎,线条上口阴角部位应 (略) 理;外墙填充墙砌体工程宜采用实心砖或实心砌块。

【依据】:外墙防水等级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住宅工程防水应为#类,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应为一类或二类(马鞍山年平均降水量1060mm),依据通规2.0.6,住宅工程外墙(框架填充墙)防水等级应为一级防水,应设置2道及以上防水层。同时,我市在本文件出台前针对外墙、外门窗防渗漏已经出台过相关文件,相关防水做法经专家论证和工程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可继续实施。同时针对实践中凸出墙面线条、挑板等部位容易出现渗漏现象,要予以加强;实心砖、实心砌块较空心砖、空心砌块防渗漏效果好,且实心砖或实心砌块有利于外墙保温材料固定减少外墙脱落问题产生。

12.厨、卫间墙体根部应设置与墙体同宽高出地面完成面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止水坎,止水坎宜与楼面同时浇筑,二次浇筑的应采取有效防渗漏措施。厨卫间管道、烟道周边应设置混凝土止水坎。

【依据】:依据安徽省DB34/1659-2022《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5.2.3条“厨房、卫生间、浴室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及层间退台屋面、顶层露台、平台等周边墙体除门洞外,应设计一道同墙宽、高度不小于200mm的钢筋混凝土防水翻边,宜与现浇板同时浇筑”。

13.下沉式卫生间,应在结构下沉部位和回填找平后分别设置防水层,并在结构层设置同层排水地漏。卫生间排水管道穿过楼面宜预埋成品止水节。

【依据】:依据安徽省DB34/1659-2022《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5.2.2、5.2.3条“下沉式卫生间,应在结构下沉部位和填充回填后分别设置防水层”“厨房、卫生间、浴室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及层间退台屋面、顶层露台、平台等周边墙体除门洞外,应设计一道同墙宽、高度不小于200mm的钢筋混凝土防水翻边,宜与现浇板同时浇筑”。下沉式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能够有效减少渗漏出现。

14.厕浴 (略) 墙面防水层沿墙面上翻高度不小于2000mm,且不低于淋浴喷淋口高度,其他部位墙面防水层沿墙面上翻高度不小于1800mm。厨房、阳台、露台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防水层沿墙上翻高度不小于300mm,楼面、地面防水材料选择和施工工序应考虑防止饰面砖镶贴脱落和地面空鼓的措施。

【依据】: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6.4“ (略) 墙面防水层翻起高度不应小于2000mm,且不低于淋浴喷淋口高度”;依据安徽省DB34/1659-2022《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5.2.3条“防水层沿墙面上翻300mm”,5.2.5条“厕浴间墙面防水层沿墙面上翻高度不小于1800mm,防水材料的选择应考虑装修中所镶贴瓷砖脱落的措施”。

二、严格过程管理

1.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建设单位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依法对工程质量承担全面责任,不得擅自变更已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防水做法,降低防水工程质量标准设计。施工过程,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开展防水工程检查检验,工程交付后,建设单位应主动与物业管理单位交接工程特别是地下室防水、排水、防潮设施及使用维护要求文件。

2.严把防水材料质量关。防水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做好进场登记,监理单位应严格做好进场验收,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原材料进场后,应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加强防水工程检查检验。施工、监理单位应加强对屋面、外窗(墙)、地下室、卫生间、阳台等部位防水措施施工前后防水效果检验,对外窗(墙)进行淋水试验,对有防水要求的厨卫、阳台、屋面等进行蓄水试验检查。对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按施工工序对混凝土结构层、防水层、面层至少进行三次蓄水试验,每次蓄水时间不少于24h。种植屋面不少于48h,蓄 (略) 不小于30mm,其他涉水房间每次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h,蓄水高度不小于20mm。监理单位应加强对蓄水(淋水)旁站,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并重新组织检验,蓄水(淋水)检验 (略) 理前后应留存影像资料。

【依据】: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6.0.10、6.0.11、6.0.12条建筑屋面、外墙、室内工程在防水层和防水节点完成后应进行淋水、蓄水实验,为进一步加强防水施工管理,尽量将渗漏控制在施工过程整改,特别增加对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按施工工序对混凝土结构层、防水层、面层进行蓄水,提高防水效果查验频次,减少渗漏发生。

三、严格维护管理

物业单位要落实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主体责任,健全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渗漏问题服务投 (略) 理机制,定期巡检和养护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对物业管理中发现和业主反馈的质量保修期内渗漏问题,物业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并做 (略) 理跟踪督促工作;当遇梅雨季节及空气湿度较大等不利天气时,物业单位应及时开启地下室通风设备,并应视情况采取增设除湿设备、提高清扫频次等防潮除湿措施,防止地下室出现返潮、结露等情况。

四、严格监督管理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应高度重视住宅工程渗漏防控工作,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强化监管。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加强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防水设计专篇、防水细部构造等内容的审查。不按规范标准和相关文件规定的设计,不予审查通过。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强化防水工程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压实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质量主体责任;要不定期开展防水材料现场随机取样监督抽检,加强防水材料的监督抽检力度,严防不合格材料流入工地;要聚焦关键节点、关键部位,加大对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住宅工程屋面防水过程监督抽查频次,加强对住宅屋面、外墙、卫生工程的蓄(淋)水检查力度,强化防水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要加强住宅工程质量追究,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有关通知精神,造成住宅工程渗漏严重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 (略) 并曝光。

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2月12日-2025年3月12日,请社会公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将修改意见以电子邮件的 (略) (略)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科。

联系人:#文荧,联系电话:#。

邮箱:*@*q.com。

2025年2月12日

为进 (略) 工程质量管理,提升住宅工程品质,聚焦化解群众反映突出的地下室、卫生间、外墙、屋面等渗漏问题,有效减少住宅工程渗漏质量投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措施》(建质〔2023〕4号)《关于开展城镇住宅屋面外墙渗漏治理工作的通知》(建房函〔2023〕401号)等文件精神, (略) 实际情况,现就进 (略) 住宅工程渗漏防治工作作如下通知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严格防水标准

1.防水工程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不同防水材料的防水特性、材料相容性、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能力以及成品住宅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的协调性等。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2.0.1条、3.1.1、3.1.2,工程防水应遵循因地制宜、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防水材料原材要选择考虑材料性能的适用性、耐久性等。

2.住宅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增加防水工程设计专篇,专篇应严格执行《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 (略) 住宅工程外墙、外门窗防渗漏暂行规定》,针对地下室、外墙、室内、屋面等部位明确设防要求和细部防水节点构造详图或选用图集做法及图集索引。

【依据】:在实际中设计防水做法分布在图纸各个部位,有些对具体部位防水做法不明确,不具体,不利于施工、监理等一线人员直观了解掌握具体做法,对防水工程质量带来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特地要求增加防水工程设计专篇,明确做法、节点构造,进一步提高防水工程施工质量。

3.住宅工程屋面防水设计等级应按照一级设防、地下室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一级、种植地下室顶板防水层应满足一级等级设防要求。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2.0.3条“工程按其防水功能重要程度分为#类、#类和#类,具体划分应符合表2.0.3的规定”,2.0.4条“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划分应符合表2.0.4的规定”,2.0.6条“工程防水等级应依据工程类别和工程防水会用环境类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暗挖法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应根据工程类别、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其他工程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下列规定:1 一级防水∶Ⅰ类、Ⅱ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Ⅰ 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2 二级防水∶Ⅲ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Ⅱ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Ⅰ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3 三级防水∶Ⅲ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Ⅱ类、Ⅲ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类工程。”

4.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外墙厚度不应小于300mm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宜掺入合成纤维等抗裂材料。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1.5条“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水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2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3 防水混凝土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结构允许限值,并不应贯通4 (略) 抗冻设防段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10。” ,工程实际地下室底板一般设计取值为300mm-350mm,外墙设计取值为250mm-300mm,但地下室出现混凝土开裂渗水情况较多,考虑增加地板和外墙混凝土厚度能够有效减少渗漏发生,同时 (略) (略) 《关 (略) 新建住宅工程防渗漏标准的通知》“6地下室底板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外墙厚度不应小于300mm”。

5.地下车库地坪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应设 (略) 片?*@*50×150,并设置不大于4×4m分格缝。地下室底板与地坪间应设置排水或疏水装置。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3.2.1条“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 (略) 片和分格缝为常用防裂构造做法,地下室底板与地坪间增加排水或疏水装置,考 (略) 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在水进入底板混凝土时,增加排水或疏水装置相当于在地坪与底板间设置一道隔离层,能及时将水汇聚导出,从而减少对使用功能的影响。

6.地下室结构底板应采用不少于一道防水卷材,地下室外墙及顶板外设防水措施应不少于两道(其中一道应为防水卷材),地下室防水设计不宜使用水泥基防水材料,并应尽量减少地下室变形缝设置,底板、侧墙后浇带、 (略) 应设计超前止水措施。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2.1条“ 4.2.1 明挖法地下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防水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体结构防水做法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考虑到,水泥基防水材料实际施工很难按规范滚涂、厚度难以准确控制,为确保防水施工质量和防水效果,故不建议使用水泥基防水材料;底板、侧墙后浇带、变形缝等部位为防水薄弱环节,应尽量减少设置,同时尽量采取超前止水措施予以加强。

7.地下车库排水设计应形成汇集、径流和排出等完整的排水系统。地下室应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沟,地下室集水 (略) 、分块设置, (略) 域内汇水要求,地下室外墙内侧根部位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沟宽不小于200mm,沟深不小于200mm,靠近地下室墙一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00mm、高出地坪完成面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止水坎。集水坑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40m。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1.7条“4.1.7 排水设施应具备汇集、流径、排放等功能。地下工程集水坑和排水沟应 (略) 理,排水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2%”,同时参考图纸、图集做法对排水设施做法予以明确。

8.地下室外墙回填土应选用素土、灰土等弱透水性材料,分层回填并压实,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4。

【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2.6条“基底至结构底板以上500mm范围及结构顶板以上不小于500mm范围的回填层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同时对回填土性质予以明确。

9.地下室应考虑梅雨季节及高温季节不利气候影响,进行防潮设计,提出防潮技术措施,地下室面层装饰材料应有较强的吸湿、解湿特性,涂料应采用防霉涂料,并依据地下室建筑规模,综合计算地下室通风量,分区分块采用机械通风, (略) 域采取增设空气调节、空气除湿设备等措施,防止地下室工程出现大面积返潮情况。

【依据】:结合工程实践,我市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地下室与室外温差较大,地下室容易出现结露、返潮等现象,故在地下室设计时应对此予以考虑。

10.防水保温屋面构造宜优先选用倒置式屋面。屋面结构层外设防水措施不少于三道;女儿墙顶面应向内排水,排水坡度不小于5%。屋面混凝土保护层分格缝的间距不应大于3m,缝内应嵌填密封材料并加贴200mm宽防水卷材盖缝。

【依据】:屋面防水等级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住宅工程防水应为#类,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应为一类或二类(马鞍山年平均降水量1060mm),依据通规2.0.6、4.1.2(混凝土屋面板不应作为防水层),屋面防水等级应为一级,防水设防应采取(屋面混凝土板不计入设防)外三道防水设防要求,其中一道应为防水卷材。倒置式屋面能够有效避免正置式?保温层窜水的问题,提高保温效果;?防水层受到保护,避免了热胀冷缩及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开裂和老化问题,因此防水使用年限长,防水效果较好,故鼓励采用倒置式屋面。女儿墙在实际使用中如顶部坡向朝外易造成外墙污染和渗水,顶部坡度向内可通过屋面组织排水排出,避免墙面污染和渗水。屋面分格缝规范规定为6x6m设置,考虑分格缝间距减小可有效减少防水刚性保护层开裂产生,结合工程实际宜设置为3x3m,同时对分格缝采取柔性密封材料嵌并加贴防水附加卷材予以加强。

11. 外墙应进行墙面整体防水设计,墙面防水措施不少于两道。外墙、外门窗防水构造做法应严格执行《 (略) 住宅工程外墙、外门窗防渗漏暂行规定》相关要求,外墙填充墙防水层应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对外墙各构造层应采取可靠 (略) 理措施且材料相容。对外窗周边、外墙挑板或线条、外墙不同墙体保温材 (略) 等节点应加强构造防水措施并绘制出节点详图或选用图集做法。凸出外墙面的线条、挑板等应采用混凝土成型并在外墙底部设置混凝土止水坎,线条上口阴角部位应 (略) 理;外墙填充墙砌体工程宜采用实心砖或实心砌块。

【依据】:外墙防水等级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住宅工程防水应为#类,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应为一类或二类(马鞍山年平均降水量1060mm),依据通规2.0.6,住宅工程外墙(框架填充墙)防水等级应为一级防水,应设置2道及以上防水层。同时,我市在本文件出台前针对外墙、外门窗防渗漏已经出台过相关文件,相关防水做法经专家论证和工程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可继续实施。同时针对实践中凸出墙面线条、挑板等部位容易出现渗漏现象,要予以加强;实心砖、实心砌块较空心砖、空心砌块防渗漏效果好,且实心砖或实心砌块有利于外墙保温材料固定减少外墙脱落问题产生。

12.厨、卫间墙体根部应设置与墙体同宽高出地面完成面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止水坎,止水坎宜与楼面同时浇筑,二次浇筑的应采取有效防渗漏措施。厨卫间管道、烟道周边应设置混凝土止水坎。

【依据】:依据安徽省DB34/1659-2022《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5.2.3条“厨房、卫生间、浴室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及层间退台屋面、顶层露台、平台等周边墙体除门洞外,应设计一道同墙宽、高度不小于200mm的钢筋混凝土防水翻边,宜与现浇板同时浇筑”。

13.下沉式卫生间,应在结构下沉部位和回填找平后分别设置防水层,并在结构层设置同层排水地漏。卫生间排水管道穿过楼面宜预埋成品止水节。

【依据】:依据安徽省DB34/1659-2022《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5.2.2、5.2.3条“下沉式卫生间,应在结构下沉部位和填充回填后分别设置防水层”“厨房、卫生间、浴室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及层间退台屋面、顶层露台、平台等周边墙体除门洞外,应设计一道同墙宽、高度不小于200mm的钢筋混凝土防水翻边,宜与现浇板同时浇筑”。下沉式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能够有效减少渗漏出现。

14.厕浴 (略) 墙面防水层沿墙面上翻高度不小于2000mm,且不低于淋浴喷淋口高度,其他部位墙面防水层沿墙面上翻高度不小于1800mm。厨房、阳台、露台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防水层沿墙上翻高度不小于300mm,楼面、地面防水材料选择和施工工序应考虑防止饰面砖镶贴脱落和地面空鼓的措施。

【依据】: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6.4“ (略) 墙面防水层翻起高度不应小于2000mm,且不低于淋浴喷淋口高度”;依据安徽省DB34/1659-2022《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5.2.3条“防水层沿墙面上翻300mm”,5.2.5条“厕浴间墙面防水层沿墙面上翻高度不小于1800mm,防水材料的选择应考虑装修中所镶贴瓷砖脱落的措施”。

二、严格过程管理

1.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建设单位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依法对工程质量承担全面责任,不得擅自变更已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防水做法,降低防水工程质量标准设计。施工过程,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开展防水工程检查检验,工程交付后,建设单位应主动与物业管理单位交接工程特别是地下室防水、排水、防潮设施及使用维护要求文件。

2.严把防水材料质量关。防水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做好进场登记,监理单位应严格做好进场验收,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原材料进场后,应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加强防水工程检查检验。施工、监理单位应加强对屋面、外窗(墙)、地下室、卫生间、阳台等部位防水措施施工前后防水效果检验,对外窗(墙)进行淋水试验,对有防水要求的厨卫、阳台、屋面等进行蓄水试验检查。对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按施工工序对混凝土结构层、防水层、面层至少进行三次蓄水试验,每次蓄水时间不少于24h。种植屋面不少于48h,蓄 (略) 不小于30mm,其他涉水房间每次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h,蓄水高度不小于20mm。监理单位应加强对蓄水(淋水)旁站,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并重新组织检验,蓄水(淋水)检验 (略) 理前后应留存影像资料。

【依据】:依据《 (略) 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6.0.10、6.0.11、6.0.12条建筑屋面、外墙、室内工程在防水层和防水节点完成后应进行淋水、蓄水实验,为进一步加强防水施工管理,尽量将渗漏控制在施工过程整改,特别增加对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按施工工序对混凝土结构层、防水层、面层进行蓄水,提高防水效果查验频次,减少渗漏发生。

三、严格维护管理

物业单位要落实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主体责任,健全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渗漏问题服务投 (略) 理机制,定期巡检和养护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对物业管理中发现和业主反馈的质量保修期内渗漏问题,物业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并做 (略) 理跟踪督促工作;当遇梅雨季节及空气湿度较大等不利天气时,物业单位应及时开启地下室通风设备,并应视情况采取增设除湿设备、提高清扫频次等防潮除湿措施,防止地下室出现返潮、结露等情况。

四、严格监督管理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应高度重视住宅工程渗漏防控工作,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强化监管。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加强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防水设计专篇、防水细部构造等内容的审查。不按规范标准和相关文件规定的设计,不予审查通过。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强化防水工程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压实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质量主体责任;要不定期开展防水材料现场随机取样监督抽检,加强防水材料的监督抽检力度,严防不合格材料流入工地;要聚焦关键节点、关键部位,加大对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住宅工程屋面防水过程监督抽查频次,加强对住宅屋面、外墙、卫生工程的蓄(淋)水检查力度,强化防水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要加强住宅工程质量追究,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和有关通知精神,造成住宅工程渗漏严重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 (略) 并曝光。

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2月12日-2025年3月12日,请社会公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将修改意见以电子邮件的 (略) (略)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科。

联系人:#文荧,联系电话:#。

邮箱:*@*q.com。

2025年2月12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